贺给事尝诣蔡起居郊馆有诗因命同作

记言闻直史,筑室面层阿。

岂不承明入,终云幽意多。

沈冥高士致,休浣故人过。

前岭游氛灭,中林芳气和。

兹辰阻佳趣,望美独如何。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翻译

史官记录直言不讳,居室背靠重重山崖。
并非不愿进入朝堂,只是内心向往隐逸生活。
深沉内敛乃高士之风,休假时旧友来访相谈。
前方山岭雾霭消散,林间弥漫着宜人芬芳。
此刻因故未能畅享佳景,遥想美景心中感慨万千。

注释

记言:记载言论。
闻直史:指史官,负责记录真实、直率的言论。
筑室:建造房屋。
面层阿:房屋面向层层山峦。
岂不:难道不是。
承明:承明殿,代指朝廷。
入:进入,此处指入朝为官。
终云:终究还是说。
幽意:归隐之意,向往宁静、隐居的生活。
沈冥:深沉、内敛。
高士:品德高尚、超脱世俗的人。
致:情致、风度。
休浣:古代官员定期休假,称为休浣。
故人:老朋友。
过:来访、经过。
前岭:前方的山岭。
游氛:飘动的雾气。
灭:消失、消散。
中林:林中,指树林内部。
芳气:芳香之气。
和:和谐、融洽。
兹辰:此刻、现在这个时刻。
阻:阻碍、因故未能。
佳趣:美好的情趣,此处指欣赏美景的乐趣。
望美:遥望美景。
独如何:独自一人,心中又是何等感受。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张九龄的作品。全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情境。

"记言闻直史,筑室面层阿。岂不承明入,终云幽意多。"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忠直之士的怀念,以及自己建造寓所于山林之间,以寄托幽深的情感。

"沈冥高士致,休浣故人过。前岭游氛灭,中林芳气和。" 这部分写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与朋友间情谊的深厚,以及自然景观带来的愉悦感受。

"兹辰阻佳趣,望美独如何。"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在此良辰美景中,对未能共享此刻美好之事感到遗憾,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无限向往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寄托的高远志趣。

收录诗词(219)

张九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字:子寿
  •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 生卒年:678-740

相关古诗词

送赵都护赴安西

将相有更践,简心良独难。

远图尝画地,超拜乃登坛。

戎即昆山序,车同渤海单。

义无中国费,情必远人安。

他日文兼武,而今栗且宽。

自然来月窟,何用刺楼兰。

南至三冬晚,西驰万里寒。

封侯自有处,征马去啴啴。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郡中每晨兴辄见群鹤东飞至暮又行列而返哢唳云路甚和乐焉予愧独处江城常目送此意有所羡遂赋以诗

云间有数鹤,抚翼意无违。

晓日东田去,烟霄北渚归。

欢呼良自适,罗列好相依。

远集长江静,高翔众鸟稀。

岂烦仙子驭,何畏野人机。

却念乘轩者,拘留不得飞。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郡内闲斋

郡阁昼常掩,庭芜日复滋。

檐风落鸟毳,窗叶挂虫丝。

拙病宦情少,羁闲秋气悲。

理人无异绩,为郡但经时。

唯有江湖意,沈冥空在兹。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郡舍南有园畦杂树聊以永日

为郡久无补,越乡空复深。

苟能秉素节,安用叨华簪。

却步园畦里,追吾野逸心。

形骸拘俗吏,光景赖闲林。

内讼诚知止,外言犹匪忱。

成蹊谢李径,卫足感葵阴。

荣达岂不伟,孤生非所任。

江城何寂历,秋树亦萧森。

下有北流水,上有南飞禽。

我愿从归翼,无然坐自沈。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