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微之登高斋三首(其一)

寒云沈屯白日埋,河汉荡坼天如筛。

衡门兼旬限泥潦,卧听窾木鸣相挨。

萧辰忽扫纤翳尽,北岭初出青嵬嵬。

微之新诗动我目,烂若火齐金盘堆。

想携诸彦眺平野,高论历诋秦以来。

觥船淋浪始快意,忽忆归云胡为哉。

念君少壮辍游衍,发挥春秋名玉杯。

书成不得断国论,但此空语传八垓。

登临兴罢因感触,更欲远引追宗雷。

君知富贵亦何有,谄誉未足偿讥排。

风豪雨横费调燮,坐使发背为黄台。

留宾往往夜参半,虽有樽俎无由开。

江南佳丽非一日,况乃故园名池台。

能招过客饮文字,山水又足供欢咍。

剩留官屋贮酒母,取醉不竭当如淮。

形式: 古风

翻译

乌云沉闷遮蔽了太阳,银河仿佛被筛子划破天幕。
简陋的门扉连续二十天被雨水淹没,只能躺着听空木相互碰撞的声音。
忽然间,清风扫除了一切阴霾,北山的青翠巍峨显现出来。
微之的新诗触动了我的视线,灿烂如火焰般耀眼,如同金盘堆积。
想象着与朋友们在平原上远眺,高谈阔论,批评自秦朝以来的历史。
畅饮的船只开始让我感到畅快,忽然想起归乡之情,为何如此强烈。
想到你年轻时就停止游乐,以春秋笔法写下名篇,如同美玉盛在杯中。
虽然写成的文章不能改变国策,但这空洞的话语却流传八荒。
登高望远后,感慨万分,更想追随古人的足迹。
你知道,富贵又能怎样,谄媚的赞誉不足以抵消他人的讥讽。
你的豪情和才华被浪费,导致了悲惨的结局,就像头发变白成为废墟。
常常深夜留客饮酒,尽管有酒有肴,却无法开启欢乐。
江南的美景并非一日而成,更何况是故乡的名胜园林。
你能吸引过往的客人共饮诗文,山水景色足以增添欢乐。
剩下的只是官舍中的酒坛,取之不尽,如同淮河的水源。

注释

沈屯:形容乌云密布。
荡坼:形容银河破碎。
衡门:简陋的门。
兼旬:二十天。
窾木:空心木头。
萧辰:清风。
青嵬嵬:青翠巍峨。
烂若火齐:灿烂如火。
春秋:指文章风格。
国论:国家大政方针。
八垓:八方,极言广大。
宗雷:古代圣贤的典范。
谄誉:阿谀奉承的赞美。
黄台:比喻衰败的境地。
樽俎:酒器和菜肴。
欢咍:欢乐的气氛。
酒母:酒糟。
淮:淮河,比喻源源不断的资源。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属于豪放派风格。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不凡的心胸。

"寒云沈屯白日埋,河汉荡坼天如筛。" 这两句开篇即设定了一种苍茫、深邃的自然景象,通过对云、日、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衡门兼旬限泥潦,卧听窾木鸣相挨。" 这两句则转入了室内,表现诗人闲适自得的情景,同时通过对自然声音的细致描绘,传达了一种静谧、和谐的人生态度。

"萧辰忽扫纤翳尽,北岭初出青嵬嵬。" 这两句写出了晨曦初照,山峦初现的一幕,通过对光线与山色的描绘,传递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微之新诗动我目,烂若火齐金盘堆。"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王微之新作的高度赞赏,将诗歌比喻为耀眼的火焰和堆积如山的黄金,展现了对诗艺的热爱与尊崇。

接下来的几句则是诗人对历史、文学、个人志向等方面的思考和抒发,其中包含了对往昔名士的怀念,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于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多维度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超凡脱俗、胸怀壮志的一面,同时也展示了其对自然之美、文学之雅的独特体验。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七)田漏

占星昏晓中,寒暑已不疑。

田家更置漏,寸晷亦欲知。

汗与水俱滴,身随阴屡移。

谁当哀此劳,往往夺其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八)牛衣

百兽冬自暖,独牛非氄毛。

无衣与卒岁,坐恐得空牢。

主人覆护恩,岂啻一绨袍。

问尔何以报,离离满东皋。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一)田庐

田父结田庐,聊容一身息。

呼儿取茅竹,不借乡人力。

起行庐旁朝,归卧庐下夕。

悠悠各有愿,勿笑田庐窄。

形式: 古风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九)耧种

富家种论石,贫家种论斗。

富贫同一时,倾泻应心手。

行看万垄空,坐使千箱有。

利物博如此,何惭在牛后。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