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眠莲社图

远公庐山下,手种玉色莲。

清修香火社,杂还山林贤。

龙眠弄笔墨,貌出晋宋前。

横桥虎溪水,古木东林烟。

须眉策遗老,瓶磬趺枯禅。

石坛花雨落,稽首西方仙。

休吟散梵帙,风炉荐寒泉。

矫矫靖节翁,归心赴斜川。

分手溪上笑,攒眉社中缘。

淋浪漉酒巾,篮舆摇醉眠。

止饮谅匪难,耻受异教牵。

空山旧行迹,寂寞馀千年。

竟令妄庸儿,慑诱纷相传。

陶翁我尚友,掩卷心茫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此诗《李龙眠莲社图》由元代诗人吴师道所作,描绘了李龙眠(李公麟)的莲社图景。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远公(慧远法师)在庐山下的生活与修行,以及与山林贤士的和谐共处。画面中,龙眠挥毫泼墨,仿佛穿越回晋宋时代,龙眠的笔墨与自然融为一体。横桥之上,虎溪水潺潺,古木参天,东林寺的烟云缭绕,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诗中还提到了“须眉策遗老”、“瓶磬趺枯禅”,描绘了僧侣们的修行生活,以及他们对佛法的虔诚追求。石坛之上,花雨飘落,僧人们向西方的佛祖致以崇高的敬意。风炉煮茶,寒泉滋润,体现了僧侣们简朴而宁静的生活方式。

诗人通过“矫矫靖节翁,归心赴斜川”这一句,表达了对陶渊明(靖节翁)的向往和共鸣,以及对回归自然、心灵自由的追求。分手时的溪上欢笑,相聚时的社中缘分,以及饮酒、摇篮舆的醉态,都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场景。

最后,“止饮谅匪难,耻受异教牵”一句,表达了对坚守自我、不被外物所束缚的高尚情操的赞美。空山行迹虽已消失,但留下的精神却在千年之后依然熠熠生辉。诗人通过与陶渊明的对话,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当下生活的感慨,最终以“掩卷心茫然”收尾,流露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133)

吴师道(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岁。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元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延祐间,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

  • 字:正传
  • 籍贯:婺州兰溪县城隆礼坊
  • 生卒年:1283—1344

相关古诗词

梦先大父有感

死别一纪馀,故迹随流波。

哀端在肠臆,惨若婴沉痾。

昨梦临我前,俨服冠峨峨。

手持一卷书,授我仍长哦。

觉来惊且悲,庭树酸风多。

悻恍送归魂,冉冉荒山阿。

永怀钟爱心,生死耿不磨。

保躬蹈前训,没世期无他。

奈何人事乖,志愿常蹉跎。

平生素无泪,此夕如倾河!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送人贡粳米之京

后皇制任土,职贡来四方。

珍异匪余求,服食乃其常。

金华有嘉种,玉粲会芬香。

土人昔肇端,每岁赋其乡。

颇闻播种初,行者避畎疆。

敛收异徵纳,老稚不敢尝。

扰扰府中集,数日何奔忙。

珠玑历万指,错落照九光。

圆好中式度,缄封谨缣囊。

矧今岁旱乾,弥望茅苇荒。

野人惧不供,挈瓶越林冈。

及兹幸充数,扬帆上天仓。

惟民秉恒性,食芹犹不忘。

勤动非所辞,有司贵循良。

贤侯重承命,护视严周防。

行行不可迟,去去凌风霜。

玉食傥见登,仁恩沐汪洋。

愿推及物心,共乐斯时康。

陈风以为赠,别意何悠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金华观分得琴字

春晏践宿期,云间陟高岑。

获从胜友俱,遂此物外心。

月窟探万仞,临渊测重阴。

盘坐白石台,长啸青栎林。

莫探虚皇居,急雨含萧森。

松风飞淙合,终夜凄笙琴。

何能发孤咏,千载同遗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合欢木

合欢爱嘉名,矧复知昏旦。

淮土产特多,葱茏荫沟岸。

离离青叶解,冉冉红茸散。

静和宿露捲,动与微风恋。

物意岂悦人,和乐自堪玩。

蹇予寡所谐,触事多忿悁。

亦儗学嵇生,植根向庭畔。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