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好月在天常患缺,硬弓在櫜常患折。
男儿穷居苦无骨,老女不嫁忌嫁毕。
这首诗以“好月在天常患缺,硬弓在櫜常患折”开篇,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好月”与“硬弓”比作人生中的美好事物,却常常遭受缺失与折损,寓意人生的不完美与挫折。接着,“男儿穷居苦无骨,老女不嫁忌嫁毕”两句,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中个体的困境与无奈,男儿因贫穷而缺乏坚韧的品格,老女则因年龄问题而难以找到合适的伴侣,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对社会现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人生苦难和世态炎凉的深切感慨,体现了明末清初文人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思与批判。
不详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两株银杏江边老,花者是公实者母。
天生神物必有偶,独坐空房今白首。
路傍古井人所食,清浅分明辨沙砾。
可邻照影多行客,不见须眉见巾帼。
江东蔗竿长丈二,中间可啖两头弃。
少年往矣老不济,四十五十无多岁。
陇头流水,流离四注。念我劳人,终身霜露。
弱水可途,坚冰在须。时无英雄,咄哉丈夫。
上阪下阪,秦川在眼。左手把鞭,足不能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