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安早秋

流年堪惜又堪惊,砧杵风来满郡城。

高鸟过时秋色动,征帆落处暮云平。

思家正叹江南景,听角仍含塞北情。

此日沾襟念岐路,不知何处是前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的怀乡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无限眷恋和对未来道路的迷茫不定。

"流年堪惜又堪惊,砧杵风来满郡城。" 这两句通过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和秋风吹拂过城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萧瑟而哀愁的氛围。

"高鸟过时秋色动,征帆落处暮云平。" 高空飞鸿划破秋空,秋意盎然,而远行者的帆船在暮色中停泊,云平添了一份静谧与孤寂。

"思家正叹江南景,听角仍含塞北情。" 诗人心系家乡,对江南的美丽景色无限怀念,同时耳畔传来的号角声音中也蕴含着对边塞的深情。

"此日沾襟念岐路,不知何处是前程。" 在这样的秋日里,诗人衣袖湿润(可能因为思乡之泪或晨露),心中却充满了对往昔岐山路的回忆,而未来之路,却是一片迷雾,难以预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出一幅深秋怀乡图。诗人在萧瑟的秋风中,不仅感受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惊惶,更有对故土无法割舍的情愫,以及对于未来道路的迷茫与不安。这首诗情真意切,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是一篇表达深沉乡愁的佳作。

收录诗词(265)

赵嘏(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 字:承佑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 生卒年:约806年——约853年

相关古诗词

汾上宴别

云物如故乡,山川知异路。

年来未归客,马上春色暮。

一尊花下酒,残日水西树。

不待管弦终,摇鞭背花去。

形式: 古风

松江

松江菰叶正芳繁,张翰逢秋忆故园。

千里帆遮馆娃寺,一川风暖采香村。

潮声渐遇仙人宅,鹤市曾迷子夜魂。

我有五湖烟艇在,不堪残日动征鞍。

形式: 七言律诗

宿长水主人

白云溪北丛岩东,树石夜与潺湲通。

行人一宿翠微月,二十五弦声满风。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寄道者

洞庭先生归路长,海云望极春茫茫。

别来几度向蓬岛,自傍瑶台折灵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