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至郡

湓城古雄郡,横江千里驰。

高树上迢递,峻堞绕欹危。

井邑烟火晚,郊原草树滋。

洪流荡北阯,崇岭郁南圻。

斯民本乐生,逃逝竟何为。

旱岁属荒歉,旧逋积如坻。

到郡方逾月,终朝理乱丝。

宾朋未及宴,简牍已云疲。

昔贤播高风,得守愧无施。

岂待干戈戢,且愿抚茕嫠。

形式: 古风

翻译

湓城是个古老的雄壮郡县,长江水奔腾千里而过。
高大的树木耸立,峻峭的城墙环绕,显得险要。
傍晚时分,城镇村落炊烟袅袅,郊外草木茂盛。
浩荡的江水冲刷着北岸,高峻的山脉在南边郁郁葱葱。
这里的人民本应安居乐业,为何纷纷逃离呢?
连年干旱导致歉收,旧有的债务堆积如山。
我到此地才一个多月,整天都在处理繁杂政务。
还没来得及和宾客宴饮,就已经被公文劳累。
前贤在此播下了高尚的风气,我守护这里却感到惭愧,无所作为。
难道非要等到战争平息,才去抚慰那些孤独的寡妇孤儿吗?

注释

湓城:古代的一个郡名,今江西九江附近。
雄郡:地势险要、强盛的郡县。
横江:指长江。
千里驰:形容江水奔腾千里。
迢递:形容高远的样子。
峻堞:高大的城墙。
欹危:倾斜而危险。
井邑:城镇村落。
烟火晚:傍晚的炊烟。
草树滋:草木茂盛。
洪流:浩荡的江水。
荡北阯:冲刷着北岸。
崇岭:高山。
郁南圻:南方的山脉郁郁葱葱。
斯民:这里的人民。
逃逝:逃离。
竟何为:究竟为什么。
旱岁:干旱的年份。
荒歉:歉收。
旧逋:过去的欠债。
积如坻:堆积如山。
到郡:到任这个郡县。
方逾月:刚刚超过一个月。
乱丝:比喻纷繁复杂的事务。
简牍:古代的书信或公文。
已云疲:已经感到疲惫不堪。
昔贤:以前的贤人。
播高风:传播高尚的风气。
得守:得以守护。
愧无施:感到惭愧,无所作为。
岂待:难道要等到。
干戈戢:战争停止。
抚:抚慰。
茕嫠:孤儿寡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到某郡所见到的景象和感受。开篇“湓城古雄郡,横江千里驰”两句,以壮丽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宏伟的历史古郡和奔腾不息的大江之景,给人以深刻的历史感和空间感。

紧接着,“高树上迢递,峻堞绕欹危”描述了郡城内外的壮观景象,其中“高树上迢递”可能是指古树参天,或许有古代遗留下的建筑与树木交织在一起;“峻堞绕欹危”则描写了险峻的城墙和坚固的防御工事,显示出这个郡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地。

诗人随后通过“井邑烟火晚,郊原草树滋”这两句,转入对郡内生活景象的描绘。这里展现了一个即便是边远之地,也有着温馨的人居生活和茂盛的自然风光。

而“洪流荡北阯,崇岭郁南圻”则继续强调这一地区的地理特征:奔腾的河流和高耸的山峦交织出这片土地的壮美。

接下来的“斯民本乐生,逃逝竟何为。旱岁属荒歉,旧逋积如坻”表达了诗人对当地百姓生活状态的观察和思考。在一个自然条件较为艰苦的地方,人们原本应该享受平和安稳的生活,但却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得不逃离,这是多么令人感慨。同时,由于干旱等自然灾害,土地荒废,加之年久失修,更是积重难返。

“到郡方逾月,终朝理乱丝”则表明诗人刚到此地不久,但已经开始着手整顿这片混乱的局面。这里的“终朝”意味着从早到晚,诗人都在忙碌于恢复秩序。

随后,“宾朋未及宴,简牍已云疲”则写出了诗人由于公务繁忙,还未能与友好聚会享受宴席之乐,而自己的身心却已经感到极度的劳累。

最后,“昔贤播高风,得守愧无施。岂待干戈戢,且愿抚茕嫠”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上的贤明统治者推崇备至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作为一名守臣,对于当前局面的无能为力而感到羞愧和自责。最后的“岂待干戈戢,且愿抚茕嫠”则是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希望能够善待百姓,给予他们安宁。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民生状况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描写,展现了一位唐代诗人的多方面才华和深邃的情怀。

收录诗词(568)

韦应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汉族。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737~792

相关古诗词

始建射侯

男子本悬弧,有志在四方。

虎竹忝明命,熊侯始张皇。

宾登时事毕,诸将备戎装。

星飞的屡破,鼓噪武更扬。

曾习邹鲁学,亦陪鸳鹭翔。

一朝愿投笔,世难激中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始除尚书郎别善福精舍

简略非世器,委身同草木。

逍遥精舍居,饮酒自为足。

累日曾一栉,对书常懒读。

社腊会高年,山川恣游瞩。

明世方选士,中朝悬美禄。

除书忽到门,冠带便拘束。

愧忝郎署迹,谬蒙君子录。

俯仰垂华缨,飘飖翔轻毂。

行将亲爱别,恋此西涧曲。

远峰明夕川,夏雨生众绿。

迅风飘野路,回首不遑宿。

明晨下烟阁,白云在幽谷。

形式: 古风

学仙二首(其一)

昔有道士求神仙,灵真下试心确然。

千钧巨石一发悬,卧之石下十三年。

存道忘身一试过,名奏玉皇乃升天。

云气冉冉渐不见,留语弟子但精坚。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学仙二首(其二)

石上凿井欲到水,惰心一起中路止。

岂不见古来三人俱弟兄,结茅深山读仙经。

上有青冥倚天之绝壁,下有飕飗万壑之松声。

仙人变化为白鹿,二弟玩之兄诵读。

读多七过可乞言,为子心精得神仙。

可怜二弟仰天泣,一失毫釐千万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