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集张尹后阁

乘龟兼戴豸,白面映朱衣。

安石还须起,泉明不得归。

应门常吏在,登席旧寮稀。

远客长先醉,那知亚相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骑着神龟同时佩戴豸冠,白皙的脸庞映衬着红色官服。
希望王安石能再度出仕,可惜王渊明无法回归官场。
家中事务常由小吏打理,宴会上老朋友很少出席。
远方的客人总是先醉倒,哪里知道宰相的威严呢。

注释

乘龟:比喻高升或受人尊敬的地位。
兼戴豸:古代官员的象征,獬豸冠。
白面:形容脸色白皙。
朱衣:古代高级官员的红色官服。
安石:王安石,北宋政治家。
泉明:王渊明,可能是诗人的笔误,原指陶渊明,这里可能指不愿做官的人。
归:回归官场。
应门:照应门户,管理家务。
登席:出席宴会。
旧寮:老朋友,同僚。
远客:远方的宾客。
亚相:次相,指地位仅次于宰相的官员。

鉴赏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通过描绘一幅冬日宴会图景,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与现实中的无奈。

“乘龟兼戴豸”一句,借助龟和豹来形容主人地位尊贵。古代龟象征长寿,豹则代表权势,这里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宴会主人的高贵身份。

接下来的“白面映朱衣”,通过对比白色与红色的强烈视觉效果,描绘出一幅主人在冬日温暖光线中的优雅形象。朱衣常指贵族或官员的服饰,这里暗示了宴会主人的尊贵身份。

“安石还须起”则是对场景的一个转换,通过提到“安石”,可能是在说宴会上摆放的温热之物,如炭盆等,用以取暖。这里诗人巧妙地从视觉转向温度感受,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紧接着,“泉明不得归”则是对自然景观的一种描绘,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的情怀。这里的“泉明”可能指的是宴会场所附近的清澈泉水,而“不得归”则表达了一种不能回返或无法如愿的感慨。

诗中后半段,“应门常吏在,登席旧寮稀”,描绘出一种官员聚集的宴会场景。这里的“应门”指的是门前侍立的下属,“吏在”则是指宴会上参与的人员。"登席"意味着进入座位,而“旧寮稀”则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当下的凋零。

最后,“远客长先醉,那知亚相威”,诗人通过自称“远客”的身份,表现出一种在宴会中寻求暂时逃避现实的渴望。这里的“长先醉”表达了对酒精的依赖,而“那知亚相威”则是对某种力量或权力的无奈感受。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流露,展现了一场冬夜宴会的温馨与冷清,以及主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242)

李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 字:正已
  • 籍贯:自号衡岳幽
  • 生卒年:约737年—约784年

相关古诗词

归山与酒徒别

野客本无事,此来非有求。

烦君徵乐饯,未免忆山愁。

红烛侵明月,青娥促白头。

童心久已尽,岂为艳歌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归山居寄钱起

怅望青山下,回头泪满巾。

故乡多古树,落日少行人。

发鬓将回色,簪缨未到身。

谁知武陵路,亦有汉家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边头作

邠郊泉脉动,落日上城楼。

羊马水草足,羌胡帐幕稠。

射雕过海岸,传箭怯边州。

何事归朝将,今年又拜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同苗发慈恩寺避暑

追凉寻宝刹,畏日望璇题。

卧草同鸳侣,临池似虎溪。

树閒人迹外,山晚鸟行西。

若问无心法,莲花隔淤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