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同陈奎甫放舟

寻荷访桂远相过,载雨仙舟泛绿波。

老眼已经秋若此,赏心莫问夜如何。

金樽檀板逢欢伯,玉宇琼楼锁素娥。

争得西风卷云幕,与君弄月扣舷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我远道而来寻找荷花和桂花,乘坐小船在雨中漂荡于绿色的湖面。
我的老眼已见秋意浓重,欣赏美景的心情无需在乎夜晚如何昏暗。
在金色酒杯和檀木板的陪伴下,遇见了快乐的朋友,美丽的月宫仿佛锁住了嫦娥。
期盼西风能卷起云帘,让我与你一同赏月,边划船边唱歌。

注释

寻荷:寻找荷花。
访桂:拜访桂花。
远相过:远道来访。
载雨:在雨中。
仙舟:小船。
泛绿波:漂荡于绿色湖面。
老眼:老眼昏花。
秋若此:秋意浓厚。
赏心:欣赏的心情。
夜如何:夜晚的昏暗。
金樽:金色酒杯。
檀板:檀木板(伴奏乐器)。
欢伯:快乐的朋友。
玉宇琼楼:美丽的月宫。
素娥:嫦娥。
西风:秋风。
云幕:云帘。
弄月:赏月。
扣舷歌:边划船边唱歌。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仇远所作,名为《中秋同陈奎甫放舟》。诗中的意境优美,语言精巧,充分展现了作者在中秋之夜与友人共赏月景、泛舟游乐的愉悦心情。

"寻荷访桂远相过,载雨仙舟泛绿波。" 这两句描绘出诗人与朋友在荷花盛开、桂花飘香的季节里,乘坐装饰华丽的仙舟,在细雨中漂泊于碧绿的水面之上,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

"老眼已经秋若此,赏心莫问夜如何。"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这美好景致中的感慨。诗人自谓“老眼”,显示出对时光流逝的深刻体会,但面对如此美丽的景色,他的心中充满了赏心悦目的感觉,不必去问夜晚如何,因为此刻已足以让人心满意足。

"金樽檀板逢欢伯,玉宇琼楼锁素娥。"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仙舟的华丽和月下的宴饮场景。“金樽”、“檀板”都是高级酒具的名称,而“玉宇琼楼”则形容建筑物的精致与美观,整体上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宛如仙境的氛围。

"争得西风卷云幕,与君弄月扣舷歌。" 这两句诗写出了在西风中,云如幕帘般飘动,自己与友人共同尽情享受着这美妙时光,甚至还能与月亮玩起了捉摸之游戏,并伴随着舟行的节奏唱出歌声。这里的“争得”表达了一种不仅仅是被动观赏,而是主动参与其中、尽情享受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仙境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中秋之夜与友人共度良宵时的心境与感受。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中秋待月不见(其一)

期修玩事在杭州,月夕那知常滞留。

纵有侯芭常载酒,惜无李白共登楼。

蛩催织妇贫非懒,云掩霜娥老似羞。

应笑山翁痴守待,满身风露冷貂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中秋待月不见(其二)

年年待月引壶觞,坐对中庭玉一方。

静夜忽惊云作雨,索居空使客思乡。

荒鸡声续檐花滴,蝴蝶梦回岩桂香。

何处高楼见山阔,快予吹笛据胡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为如镜净上人赋

一片灵台月,圆明适中规。

谁知相对者,曾悟未磨时。

去垢元来净,观空了不疑。

水边閒独立,照见白须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书与士瞻上人十首(其十)

豪气年来渐埽除,箪瓢自乐守臞儒。

江头尽醉唐朝士,泽畔行吟楚大夫。

万里鲲鹏何必羡,一官虮虱不如无。

葛巾草履从人笑,莫问青衫似叶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