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四季多花木,穷冬亦不凋。
薄冰行处断,残火睡来消。
象版签书帙,蛮藤络酒瓢。
公卿有知己,时得一相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冬日书斋图景。开篇“四季多花木,穷冬亦不凋”表达了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庭院中的植物依然保持着生机,不见萎靡。这反映出诗人对生命力强劲、不屈于严寒环境的赞美之情。
接下来的“薄冰行处断,残火睡来消”则是对室内景象的细腻描绘。冬日的薄冰在脚步声中断裂,点明了外部环境的寒冷;而室内的“残火”则在夜深人静时悄然熄灭,这两个意象共同营造出一个肃穆而又略带寂寞的冬日书斋氛围。
中间两句“象版签书帙,蛮藤络酒瓢”展示了诗人书斋中的物件。象牙制成的书签轻轻扣在书页之间,显示出对知识与学问的尊重;而蛮藤编织成的酒瓢,则透露出诗人的生活情趣和他对自然材料工艺的喜爱。
最后两句“公卿有知己,时得一相招”表达了诗人对于有着共同兴趣和志同道合之士的珍惜与召唤。这里的“公卿”指的是平等相待、地位相当的朋友,而“时得一相招”则是说在特定的时刻,能够邀约一二知己共度时光,是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室内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冬日书斋中的宁静与孤独,同时也流露出他对于友情和精神交流的渴望。
不详
[约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哀帝天复初前后在世。生而颖秀,幼能为诗登单于台,有“白日地中出,黄河天上来”名,由是知名。家贫累下第,留滞长安。乾宁二年。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间,与许棠、张乔、郑谷等合称“咸通十哲”。授校书郎,调栎阳尉,迁犀浦令。五建建蜀国,拜膳部员外郎。后为金堂令
避暑得探幽,忘言遂久留。
云深窗失曙,松合径先秋。
响谷传人语,鸣泉洗客愁。
家山不在此,至此可归休。
出得萧关北,儒衣不称身。
陇狐来试客,沙鹘下欺人。
晓戍残烽火,晴原起猎尘。
边戎莫相忌,非是霍家亲。
黄牛来势泻巴川,叠日孤舟逐峡前。
雷电夜惊猿落树,波涛愁恐客离船。
盘涡逆入嵌空地,断壁高分缭绕天。
多少人经过此去,一生魂梦怕潺湲。
别来难觅信,何处避艰危。
鬓黑无多日,尘清是几时。
人情将厌武,王泽即兴诗。
若便怀深隐,还应圣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