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山家

避暑得探幽,忘言遂久留。

云深窗失曙,松合径先秋。

响谷传人语,鸣泉洗客愁。

家山不在此,至此可归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为了避暑我深入探寻幽静之处,无言之中时间仿佛延长了逗留。
云雾深深遮住窗户,曙光不再可见,松林合拢,小径已提前迎来秋天的气息。
山谷回荡着人的交谈声,泉水的鸣响洗涤着游子的忧愁。
虽然家乡并不在此地,但在这里也能找到心灵的归宿,可以暂时休憩。

注释

避暑:在炎热季节寻找凉爽的地方。
幽:幽静,隐蔽而深远。
忘言:无需言语表达,沉浸在环境中。
遂:于是,自然而然地。
云深:云雾缭绕。
失曙:失去黎明的光线。
松合:松树密集。
径先秋:小路仿佛提前进入了秋季。
响谷:山谷中回荡的声音。
鸣泉:泉水发出的声音。
洗客愁:洗涤旅人的忧愁。
家山:故乡的山。
归休:归隐或休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避暑山中的一段宁静生活。开篇“避暑得探幽,忘言遂久留”表达了诗人在山中寻找清凉,沉浸于大自然之中的喜悦与忘我。

"云深窗失曙,松合径先秋"则是对山中环境的描绘。云雾缭绕使得晨光难以穿透,窗前已是暮色渐深。而松林间的小路也显露出初秋的气息,给人一种时间在自然中静止感。

"响谷传人语,鸣泉洗客愁"这两句通过声响和水流的声音,传达了山中的宁静与清新。山谷中的回音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而潺潺的泉水则如同洗涤着游子的忧虑。

最后“家山不在此,至此可归休”表明诗人虽然身处异地,但这片山中给予了他归属感和安息之所。这里的“家山”并非指具体的故乡,而是心灵的栖息之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于山林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自然中获得的心灵平静。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深,是一首颇具山水田园诗特色的佳作。

收录诗词(101)

张蠙(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哀帝天复初前后在世。生而颖秀,幼能为诗登单于台,有“白日地中出,黄河天上来”名,由是知名。家贫累下第,留滞长安。乾宁二年。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间,与许棠、张乔、郑谷等合称“咸通十哲”。授校书郎,调栎阳尉,迁犀浦令。五建建蜀国,拜膳部员外郎。后为金堂令

  • 籍贯:清河
  • 生卒年:公元895年

相关古诗词

过萧关

出得萧关北,儒衣不称身。

陇狐来试客,沙鹘下欺人。

晓戍残烽火,晴原起猎尘。

边戎莫相忌,非是霍家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过黄牛峡

黄牛来势泻巴川,叠日孤舟逐峡前。

雷电夜惊猿落树,波涛愁恐客离船。

盘涡逆入嵌空地,断壁高分缭绕天。

多少人经过此去,一生魂梦怕潺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乱中寄友人

别来难觅信,何处避艰危。

鬓黑无多日,尘清是几时。

人情将厌武,王泽即兴诗。

若便怀深隐,还应圣主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别后寄友生

上马如飞鸟,飘然隔去尘。

共看今夜月,独作异乡人。

就养江南熟,移居井赋新。

襄阳曾卜隐,应与孟家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