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奇峰枕高岸,回合藏云烟。
直上数百仞,倒影浮清涟。
民传舜南狩,向此鸣朱弦。
至今万籁寂,雅韵犹泠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伟的山景图。"奇峰枕高岸,回合藏云烟"一句中,“奇峰”指的是形态特殊的山峰,它“枕”在高耸的岸边,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同时也像是在“回合”着天空中的云雾,将其“藏”起来。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山峰的壮观,也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直上数百仞,倒影浮清涟"一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山峰的高峻。山峰“直上”冲天,高度达到了令人惊叹的“数百仞”,而其在水中的倒影也随之出现在“清涟”中,这里的“清涟”可能指的是山脚下的湖泊或溪流。这样的对比,不仅突出了山峰的雄伟,更让人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完整与和谐。
"民传舜南狩,向此鸣朱弦"一句,引入了历史文化元素。“民传”表明这是一个流传民间的故事,“舜南狩”指的是上古时期圣王大舜在南方狩猎的事情,而“向此鸣朱弦”,则是说人们传说大舜曾在这个地方演奏过朱制的弓弦,发出美妙的声音。这样的叙述,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也让人对这座山峰产生了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敬畏之情。
"至今万籁寂,雅韵犹泠然"一句,则是诗人对当下景象的描绘。尽管“民传”的狩猎活动早已不复存在,但在今天,这个地方却是一片静谧,只剩下“万籁”之中偶尔传来的寂静。然而,诗人似乎还能感受到那“雅韵”,即大舜演奏弓弦时的那种高雅而深远的声音,它依旧在空气中回荡,给人以美妙的享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历史文化的巧妙融入,构建了一个既有壮丽山峰,又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意象空间。
不详
缘云忽上征,檐庑如翚翅。
横经就一隅,负笈来千里。
止同矍相圃,阅类公超市。
静听弦诵声,杳在层峦里。
四楹倚岩壁,一径临烟坞。
诜诜讲习罢,济济生徒□。
振衣嘉树阴,浴德青江浒。
舞咏自忘归,何须在邹鲁。
翼翼素王宫,誇倚高峰右。
烟云覆幽邃,树石丛奇秀。
丹青古冕服,赭垩新缔构。
率土被儒风,九夷信何陋。
嵚崟才数仞,逦迤极幽致。
藤萝与苔藓,蔓延相□□。
青天鍊可补,沧海鞭难至。
造物者何为,并此侪魑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