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唐代诗人王梵志所作,名为《诗并序(其六十二)》。诗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对生死、人鬼关系的思考。
“少年何必好,老去何须嗔。”这两句开篇即以一种超脱的态度看待人生的不同阶段,认为年轻时不必过分追求完美,年老时也不必因不如意而怨天尤人,体现了对人生起伏的一种平和接纳。
“祖公日日故,孙子朝朝新。”这里通过描述时间的流逝,祖辈的不断更迭,新生代的不断涌现,表达了生命循环的自然规律,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祇道人祭鬼,何曾鬼祭人。”这句诗探讨了人与鬼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对传统祭祀习俗的反思,暗示在生死两界的关系中,人往往单向地向鬼神祈求,而忽视了鬼神是否也会对人类有所回应或关注,引人深思。
“暂来何须去,知我是谁亲?”最后两句则提出了关于存在与归属感的疑问,无论是短暂的相聚还是长久的陪伴,都难以确定彼此间的真正关系与情感的深度,表达了对人际关系复杂性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生、生死、人鬼关系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