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尽

兴尽未归增寂寞,却嗟初兴到江城。

春愁不逐杨花散,秋恨还同桂影生。

孤学敢期人晤语,危樯何事日峥嵘。

弟兄游宦俱还舍,朝马骖驔禁漏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兴尽仍未回家增添孤独,感叹刚刚兴起的兴致已到江城。
春天的忧愁不会随着杨花飘散,秋天的哀怨又如同桂花影子般滋生。
独自学习,不敢期待有人交谈,为何高耸的桅杆每天都如此峻峭?
兄弟们都在外做官,如今都返回故乡,清晨的马蹄声伴随着禁宫的钟漏声响起。

注释

兴尽:兴致已尽。
寂寞:孤独。
初兴:刚刚兴起的心情。
江城:江边的城市。
春愁:春天的忧愁。
杨花:柳絮。
秋恨:秋天的哀怨。
桂影:桂花树的影子。
孤学:独自学习。
人晤语:与人交谈。
危樯:高耸的桅杆。
峥嵘:峻峭。
游宦:在外做官。
俱还舍:都返回故乡。
朝马:清晨的马。
禁漏声:禁宫的钟漏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兴尽》。诗中表达了诗人兴尽而归途中的孤寂心情,以及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首句“兴尽未归增寂寞”直接点出诗人情绪的低落,即使游玩已尽,却仍感到更加孤独和落寞。次句“却嗟初兴到江城”描绘了诗人从最初的兴致勃勃到如今江城的失落感。

“春愁不逐杨花散,秋恨还同桂影生”两句,通过春愁与杨花、秋恨与桂影的关联,寓言了诗人内心的愁绪无法随季节更替而消散,反而像桂影一样深深烙印在心头。接下来,“孤学敢期人晤语”表达了诗人作为孤独学者,渴望有人能理解他的心境,但又不敢期待他人能真正领会。

“危樯何事日峥嵘”一句,以危樯(高耸的桅杆)象征人生的坎坷,暗示诗人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为何命运如此起伏不定。最后一句“弟兄游宦俱还舍,朝马骖驔禁漏声”描绘了兄弟们结束仕宦生涯返回故乡的情景,禁漏声(宫漏声)则增添了夜晚的寂静,也暗示着诗人对仕途的反思和对家的思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含蓄,展现了诗人细腻的心境变化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再用丰字韵对雪呈圆机

乐只康州得娄丰,鼓箫欣喜有池龙。

鱼由米穴多争出,泥在函关广费封。

镇玉无时非北渚,磨圭在处是南容。

胡然最爱田畴事,即日归休学老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再和

不知今岁是何年,铁马胡儿绕日边。

虽有庙堂能格帝,更求岩穴与谈天。

废兴谁识诗千首,消长难忘易二篇。

卧雪诸孙心事苦,重湖颇愧汨罗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再和

人生行乐留连耳,何用千钟贮宝玑。

主簿休官如习早,使君下榻似陈稀。

已看燕寝玉如意,更听雕梁金缕衣。

莫道塞垣风景恶,开花何处侍郎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再和(其二)

顷岁官尝傍紫虚,嵩云缑月笑谈馀。

惟知猿鹤乞骸疏,不录熊罴谏猎书。

游寺但知能自与,焚舟不复问何如。

岩廊德量谁能比,大令山阴难并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