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

不知今岁是何年,铁马胡儿绕日边。

虽有庙堂能格帝,更求岩穴与谈天。

废兴谁识诗千首,消长难忘易二篇。

卧雪诸孙心事苦,重湖颇愧汨罗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不知道今年是哪一年,铁骑的胡人环绕在太阳边。
虽然朝廷里有人能抗衡天子,但他们也寻求岩洞与人畅谈无碍。
兴衰更替又有谁知道,我写下千首诗篇铭记易经的盈亏变化。
孙子们在雪地里卧读,心中满是忧虑,深感愧对屈原投江的湖水。

注释

铁马:代指骑兵或战争。
胡儿: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
庙堂:朝廷,指国家权力中心。
格帝:抗衡、制约天子。
岩穴:隐居之处,象征远离尘世。
谈天:指自由交谈,不受拘束的思想交流。
诗千首:形容诗人创作丰富。
易二篇:指《易经》中的两篇重要篇章,如乾坤两卦。
卧雪:形容刻苦读书或生活艰辛。
汨罗渊:指汨罗江,屈原投江之地,象征忠贞和悲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再和》,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感慨。首句“不知今岁是何年”以疑问开篇,流露出对当前局势的迷茫,暗示了战乱或动荡的时代背景。“铁马胡儿绕日边”描绘了外族军队逼近边疆的紧张气氛,暗指敌人的威胁。

接下来,“虽有庙堂能格帝,更求岩穴与谈天”两句,诗人指出尽管朝廷有能人,但似乎难以力挽狂澜,他转而寻求隐居高士的智慧,探讨天下大势。“废兴谁识诗千首,消长难忘易二篇”借历史典故,感慨世事变迁,即使有千首诗也无法预知国家的兴衰,而《易经》中的阴阳消长之道却让人难以忘怀。

最后,“卧雪诸孙心事苦,重湖颇愧汨罗渊”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后辈的担忧,他们如同屈原般身处困境,而自己深感无力,只能在旁观者的位置上,内心充满愧疚,仿佛陷入了汨罗江般的无奈与哀愁。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既反映了时代的动荡,也展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再和

人生行乐留连耳,何用千钟贮宝玑。

主簿休官如习早,使君下榻似陈稀。

已看燕寝玉如意,更听雕梁金缕衣。

莫道塞垣风景恶,开花何处侍郎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再和(其二)

顷岁官尝傍紫虚,嵩云缑月笑谈馀。

惟知猿鹤乞骸疏,不录熊罴谏猎书。

游寺但知能自与,焚舟不复问何如。

岩廊德量谁能比,大令山阴难并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再和

须臾变物止樊蝇,宛转迷人下马陵。

何处周公勤小物,几时孔子又多能。

堇荼自采还堪喜,菅蒯谁从便可憎。

一到高堂荣采目,绝胜长道困钩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再和圆机喜雪之作

十遇荒饥一遇丰,人间不见壁间龙。

既悭雨泽空仓厄,仍广车舆小子封。

俗吏教条徒自愧,滮池云物幸相容。

怪来不与秦湫诅,应许多藏汉大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