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山色轩槛内,滩声枕席间。
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閒。
云雨连三峡,风尘接百蛮。
到来能几日,不觉鬓毛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深静谧的自然景象与人文环境的交融。"山色轩槛内,滩声枕席间"两句,勾勒出一幅山中别墅的宁静图画,其中“轩槛”指的是古代建筑的窗棂,“滩声”则是流水的声音,通过“枕席”这个动作,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这份安宁的享受和向往。
接着,“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閒”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草生公府静"表明即便是在官府这样的公共场所,也能长出草来,显得异常安静;而“花落讼庭閒”则是指花瓣飘落在空旷的庭院中,这种景象也增添了一份宁静和孤寂。
"云雨连三峡,风尘接百蛮"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大手笔描绘。"云雨连三峡"可能指的是长江三峡的云雾与雨水相连,这是一幅壮阔的画面;而“风尘接百蛮”则表现了远离尘嚣,接近自然的意境。
最后,“到来能几日,不觉鬓毛斑”两句,是诗人对自己停留在这个地方所感受到的时间流逝。"到来能几日"表明诗人对于自己的旅行时间并不确定,而“不觉鬓毛斑”则是说在这宁静的环境中,连时间的流逝都不易察觉,以至于头发都悄然斑白,这也反映了诗人对此地深深的留恋。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和自然声响的描写,以及对宁静生活的享受,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人生态度。
不详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客舍梨叶赤,邻家闻捣衣。
夜来尝有梦,坠泪缘思归。
洛水行欲尽,缑山看渐微。
长安祗千里,何事信音稀。
昨日山有信,祗今耕种时。
遥传杜陵叟,怪我还山迟。
独向潭上酌,无人林下棋。
东溪忆汝处,闲卧对鸬鹚。
娇歌急管杂青丝,银烛金杯映翠眉。
使君地主能相送,河尹天明坐莫辞。
春城月出人皆醉,野戍花深马去迟。
寄声报尔山翁道,今日河南胜昔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