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狄员外巡按西山军

兵马守西山,中国非得计。

不知何代策,空使蜀人弊。

八州崖谷深,千里云雪闭。

泉浇阁道滑,水冻绳桥脆。

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

胡兵犹不归,空山积年岁。

儒生识损益,言事皆审谛。

狄子幕府郎,有谋必康济。

胸中悬明镜,照耀无巨细。

莫辞冒险艰,可以裨节制。

相思江楼夕,愁见月澄霁。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翻译

兵马驻守在西山,这并非保全中国的良策。
不知出自哪朝哪代的计谋,徒然使蜀地百姓困弊。
八州境内崖谷深邃,千里范围内云雾雪景封闭了视线。
泉水浸润使得阁道湿滑,严寒冻结使得绳桥脆弱不堪。
战士们常常忍受饥饿之苦,干粮供应难以持续接续。
敌军仍未撤退,空寂的山谷中年复一年地僵持着。
有见识的儒生能辨析利弊,所论之事皆严谨确切。
狄子身为幕府中的官员,其谋略必定能带来安康与救赎。
他胸中如同悬挂着明亮的镜子,洞察一切大小事务。
请不要推辞冒此险难,此举定能对军事调度有所助益。
在江楼上思念的夜晚,忧愁地望着那明净如洗的月亮。

注释

兵马:军队和战马。
守:驻守。
西山:西部的山脉。
中国:此处指中原地区或整个国家。
非得计:不是明智的策略。
何代策:哪个朝代的计谋。
空:徒然,白白地。
使:致使。
蜀人:蜀地的人民。
弊:困弊,受苦。
八州:泛指广阔的地域,此处可能指蜀地及其周边。
崖谷:悬崖峭壁和山谷。
深:深邃,深远。
云雪闭:云雾和雪景遮蔽视线,形容环境封闭。
泉浇:泉水浸润。
阁道:古代在山崖上开凿的栈道。
滑:湿滑,难以行走。
水冻:水因寒冷而结冰。
绳桥:以绳索搭建的桥梁。
脆:脆弱,不稳固。
战士:前线作战的士兵。
苦饥:忍受饥饿之苦。
糗粮:干粮,便于携带的粮食。
不相继:不能连续供应,断断续续。
胡兵:古代对北方或西方异族军队的称呼,此处指敌军。
犹不归:仍然没有撤退。
空山:荒凉无人的山中。
积年岁:经历多年,年复一年。
儒生:有学问的读书人。
识损益:能辨识事物的利弊得失。
言事:论述事情。
皆审谛:都严谨、确切。
狄子:人名或尊称,此处指某位幕府中的官员。
幕府郎:幕府中的官员,辅助主官处理事务。
有谋:有谋略,有智谋。
必康济:一定能带来安康、救赎或解决问题。
胸中:心中。
悬明镜:比喻清晰明察,如同悬挂着明亮的镜子。
照耀:照亮,洞察。
无巨细:无论大事小事。
莫辞:不要推辞。
冒险艰:面临危险与艰难。
可以:能够。
裨:裨益,帮助。
节制:此处指军事调度、指挥。
相思:思念之情。
江楼:临江的楼阁。
夕:夜晚。
愁:忧愁。
见:看见。
月澄霁:月亮明亮而晴朗,形容月色皎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争的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战事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于战争苦难的深切感受,同时也表达了对有谋略之人的期待。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质朴而不失力量。

“兵马守西山,中国非得计。”开篇即设定了边塞战事的背景,通过“中国”一词,暗示了战争对于国家命运的重要性。

“不知何代策,空使蜀人弊。”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历史的无奈和对过去错误决策的反思。蜀人之弊,或许指的是长期的战乱给民众带来的困苦。

接下来的“八州崖谷深,千里云雪闭。”则是对边塞自然环境的描写,这种险峻和封闭的景象,也映射出战争的艰难与孤立。

“泉浇阁道滑,水冻绳桥脆。”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刻画,诗人强调了边塞地区的艰苦条件,以及这些自然条件对于军事行动的影响。

“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战争带来的后果是战士们长期处于饥饿之中,这反映出了战争对普通士兵的残酷现实。

“胡兵犹不归,空山积年岁。”敌军久久未退,留下了荒废的山野和时间的痕迹,显露出战争的无尽与毁灭。

“儒生识损益,言事皆审谛。”诗人转而表达了一种理性思考,对于战争的利弊进行衡量,寻求智者的意见。

“狄子幕府郎,有谋必康济。”这里的“狄子”可能是对有才能之人的尊称,诗人期待着这种人士能够带来和平与救赎。

“胸中悬明镜,照耀无巨细。”这两句用了明镜比喻智者的心胸广大而清晰,能洞察事物的本质,无论大小都能照亮。

“莫辞冒险艰,可以裨节制。”诗人鼓励有才能之人即使面对危险和困难,也要勇往直前,以期达到节制战争、恢复秩序的目的。

最后,“相思江楼夕,愁见月澄霁。”诗人的情感在此得到了释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在清冷的月光下变得更加深切和沉重。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战争生活的描绘,以及对智者的期待,表现出了诗人对于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送祈乐归河东

祁乐后来秀,挺身出河东。

往年诣骊山,献赋温泉宫。

天子不召见,挥鞭遂从戎。

前月还长安,囊中金已空。

有时忽乘兴,画出江上峰。

床头苍梧云,帘下天台松。

忽如高堂上,飒飒生清风。

五月火云屯,气烧天地红。

鸟且不敢飞,子行如转蓬。

少华与首阳,隔河势争雄。

新月河上出,清光满关中。

置酒灞亭别,高歌披心胸。

君到故山时,为谢五老翁。

形式: 古风

送费子归武昌

汉阳归客悲秋草,旅舍叶飞愁不扫。

秋来倍忆武昌鱼,梦着只在巴陵道。

曾随上将过祁连,离家十年恒在边。

剑锋可惜虚用尽,马蹄无事今已穿。

知君开馆常爱客,樗蒱百金每一掷。

平生有钱将与人,江上故园空四壁。

吾观费子毛骨奇,广眉大口仍赤髭。

看君失路尚如此,人生贵贱那得知。

高秋八月归南楚,东门一壶聊出祖。

路指凤皇山北云,衣沾鹦鹉洲边雨。

勿叹蹉跎白发新,应须守道勿羞贫。

男儿何必恋妻子,莫向江村老却人。

形式: 古风

送郭乂杂言

地上青草出,经冬今始归。

博陵无近信,犹未换春衣。

怜汝不忍别,送汝上酒楼。

初行莫早发,且宿霸桥头。

功名须及早,岁月莫虚掷。

早年已工诗,近日兼注易。

何时过东洛,早晚度盟津。

朝歌城边柳亸地,邯郸道上花扑人。

去年四月初,我正在河朔。

曾上君家县北楼,楼上分明见恒岳。

中山明府待君来,须计行程及早回。

到家速觅长安使,待汝书封我自开。

形式: 古风

送韩巽入都觐省便赴举

槐叶苍苍柳叶黄,秋高八月天欲霜。

青门百壶送韩侯,白云千里连嵩丘。

北堂倚门望君忆,东归扇枕后秋色。

洛阳才子能几人,明年桂枝是君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