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甘类原宪,死不学陶朱。

但乐诗书在,未忧钟鼎无。

耻随波上下,难免鬼歔歈。

陋巷曲肱者,终朝还似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活着像原宪那样清贫,死后也不学陶朱那样的财富追求。
只把读书写诗当作乐趣,不担心没有显赫的官位和富贵。
不愿随波逐流,却难以避免别人的嘲笑和轻视。
即使是住在简陋小巷,弯曲手臂枕着的人,整天也像愚者一样自得其乐。

注释

生:活着。
甘:甘愿。
类:像。
原宪:古代贤人,以清贫著称。
死:死亡。
不:不。
学:学习。
陶朱:陶朱公,即范蠡,富商典范。
但:只。
乐:以...为乐。
诗书:读书和写诗。
在:存在。
未:不。
忧:担忧。
钟鼎:古代贵族使用的器物,象征富贵。
耻:感到羞耻。
随波:随大流。
上下:升沉起伏。
鬼歔歈:比喻他人的嘲笑或非议。
陋巷:简陋的小巷。
曲肱:弯曲手臂枕着。
者:的人。
终朝:整天。
似:像。
愚:愚拙,自甘淡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贫》,他以贫为题,通过对比和自述,表达了对贫穷生活的独特态度和价值观。首句“生甘类原宪”,原宪是孔子弟子,以清贫著称,诗人自比为生活简朴的原宪,甘于清贫。次句“死不学陶朱”,陶朱是范蠡,他致富后辞官归隐,这里诗人表示自己不会追求富贵如陶朱。接着,“但乐诗书在”表达出诗人对读书和精神富足的满足,即使物质匮乏,也乐在其中。

“未忧钟鼎无”中的“钟鼎”象征权势与富贵,诗人不忧虑没有这些外在的荣华,更注重内心的宁静。“耻随波上下”表明诗人不愿随波逐流,坚守自我,不受世俗浮华所动。“难免鬼歔歈”暗指世人可能会嘲笑他的选择,但他并不在意,有君子之风。

最后两句“陋巷曲肱者,终朝还似愚”,诗人以颜回为例,颜回居于陋巷,箪食瓢饮,却始终保持着淳朴和智慧,诗人以此自况,即使生活困顿,也像颜回一样保持内心的智慧和淳朴,不改其愚,体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整首诗通过贫与富的对比,展现了诗人贫而不贱,安贫乐道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郑州王密谏漱玉斋

渠渠梁照日,泯泯水分京。

激作飞岩势,流为杂佩声。

图书无近迹,草树有冬荣。

景落人间处,漂花出古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郑戭及第东归后赴洋州幕

郤生方得桂,王粲始从戎。

一舸辞吴会,单车入汉中。

乱山云木古,侧径野泉通。

欲识风烟美,心知故国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采石怀古

青峰来合沓,势压大江雄。

舟渡神兵后,城荒王气空。

山根鱼浪白,岩壁石萝红。

弄月人何在,孤坟细草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金山寺

吴客独来後,楚桡归夕曛。

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

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