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荅刘和州

分无佳丽敌西施,敢有文章替左司。

随分笙歌聊自乐,等闲篇咏被人知。

花边妓引寻香径,月下僧留宿剑池。

可惜当时好风景,吴王应不解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白居易的作品,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人以平实之语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情绪。

“分无佳丽敌西施,敢有文章替左司。”这里诗人自比为历史上美貌绝伦的西施,以自己的文学才能比作战国时期的贤相左司马。这种自信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展现了白居易对自己才华的肯定。

“随分笙歌聊自乐,等闲篇咏被人知。”诗人的生活态度是随遇而安,以歌唱自娱,同时他的文学作品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传颂。这两句表明了诗人既有自我娱乐的能力,也拥有让自己的才华得到社会认同的实力。

“花边妓引寻香径,月下僧留宿剑池。”这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花间,一位女子正在寻找芬芳之路;而在月光下,有一位僧人在名为剑池的地方过夜。这两句以鲜明的对比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中不同角色的观察和描绘。

“可惜当时好风景,吴王应不解吟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无法永恒的遗憾,以及对于历史上著名君主吴王(可能指的是春秋时期的吴王阖闾)即便身处佳境也不懂得品味和吟咏诗词的惋惜。这里“吟诗”也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和艺术化表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描绘,展现了白居易个人才华与自信,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反思情怀。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重寄荔枝与杨使君时闻杨使君欲种植故有落句之戏

摘来正带凌晨露,寄去须凭下水船。

映我绯衫浑不见,对公银印最相鲜。

香连翠叶真堪画,红透青笼实可怜。

闻道万州方欲种,愁君得吃是何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重答汝州李六使君见和忆吴中旧游五首

为忆娃宫与虎丘,玩君新作不能休。

蜀笺写出篇篇好,吴调吟时句句愁。

洛下林园终共住,江南风月会重游。

由来事过多堪惜,何况苏州胜汝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重感

停骖歇路隅,重感一长吁。

扰扰生还死,纷纷荣又枯。

困支青竹杖,闲捋白髭须。

莫叹身衰老,交游半已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重题

泉石尚依依,林疏僧亦稀。

何年辞水阁,今夜宿云扉。

谩献长杨赋,虚抛薜荔衣。

不能成一事,赢得白头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