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头吟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馀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形式: 古风

翻译

长安的少年豪侠,夜晚登上戍楼眺望太白星。
陇山上的明月高悬,边关的行人深夜吹响笛子。
关西的老将军承受不住忧愁,驻马倾听笛声,泪水直流。
他亲身经历大小一百余场战役,部下将领有的已封万户侯。
苏武才被封为典属国,但他的旌节在海西头早已落尽。

注释

长安:唐朝的首都,这里指代繁华的都市。
少年游侠客:年轻的豪杰,侠义之人。
戍楼:边防城堡的瞭望楼。
太白:这里指太白星,古代认为太白星象征战争。
陇头:陇山的山顶,古时边关之地。
关西老将:西部边疆的老将军。
不胜愁:承受不住忧愁。
偏裨:副将,裨将的别称。
万户侯:食邑万户的封爵,代指高官。
典属国:管理藩属国家的官职。
节旄:古代使臣出使时所持的符节,顶端饰有牦牛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的萧瑟与悲凉,通过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星辰,陇头明月之下关口行人夜吹笛声,营造出一种边境的寂寥氛围。诗中“关西老将不胜愁”一句,透露出老将内心的忧虑与哀伤,他身经百战,曾是万户侯,却也只能驻马倾听笛声,感慨于战争的无常与人生的苍茫。最后“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则借古代忠臣苏武的故事,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哀悼。

王维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通过对比和联想,勾勒出一个英雄末路、边塞孤独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他的笔触既有力度,又不失细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情怀与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382)

王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字:摩诘
  •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21年

相关古诗词

陇西行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饭覆釜山僧

晚知清净理,日与人群疏。

将候远山僧,先期埽弊庐。

果从云峰里,顾我蓬蒿居。

藉草饭松屑,焚香看道书。

然灯昼欲尽,鸣磬夜方初。

一悟寂为乐,此日闲有馀。

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

天子幸新丰,旌旗渭水东。

寒山天仗外,温谷幔城中。

奠玉群仙座,焚香太乙宫。

出游逢牧马,罢猎见非熊。

上宰无为化,明时太古同。

灵芝三秀紫,陈粟万箱红。

王礼尊儒教,天兵小战功。

谋犹归哲匠,词赋属文宗。

司谏方无阙,陈诗且未工。

长吟吉甫颂,朝夕仰清风。

形式: 排律

和使君五郎西楼望远思归

高楼望所思,目极情未毕。

枕上见千里,窗中窥万室。

悠悠长路人,暧暧远郊日。

惆怅极浦外,迢递孤烟出。

能赋属上才,思归同下秩。

故乡不可见,云水空如一。

形式: 古风 押[质]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