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禅衣本坏色,不化洛阳尘。
独有烟霞染,况将山水亲。
西风入关戍,宿雨过城闉。
谁羡飘然迹,吾车亦已巾。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客郑遇昙颖自洛中东归》,通过对禅衣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超脱尘世、亲近自然的向往。"禅衣本坏色,不化洛阳尘",禅衣虽破旧,但其颜色不被世俗所污,象征着诗人的高洁品性不受外界纷扰。"独有烟霞染,况将山水亲",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关系,他更愿意在烟霞和山水中寻找心灵的寄托。
"西风入关戍,宿雨过城闉",通过写景,寓言诗人所处的环境,西风和夜雨增添了旅途的苍凉感,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最后两句"谁羡飘然迹,吾车亦已巾",表达了诗人对飘然出尘、无拘无束生活的羡慕,同时也透露出对自己清贫生活的淡然态度,以布巾为车饰,展现出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和心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禅衣为载体,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俗、亲近自然以及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体现了宋代理学影响下的士人情怀。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宛水过城下,滔滔北去斜。
远船来橘蔗,深步上鱼虾。
鹅美冒椒叶,蜜香闻稻花。
岁时风俗美,笑杀异乡槎。
传道零陵守,兹亭暂解装。
分群同雁鹜,几日到潇湘。
班竹思虞舜,赪萍忆楚王。
殷勤吏部句,今亦诵无忘。
斫漆高崖畔,千筒不一盈。
野粮收橡子,山屋点松明。
只见树堪种,曾无田可耕。
儿孙何所乐,向此是平生。
五月黄梅肥,终朝密雨微。
绿苔侵竹阁,润气裛人衣。
背陇沾牛去,衔虫湿燕归。
高山发瀑水,夜涨入吾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