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天游乐图景,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行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怀抱山水、追寻仙境的情操。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诗人首先设定了一种宏伟壮丽的场景,汉文皇帝所建之台象征着权力与高度,从这个角度看出去,天边初升的太阳映照出一片辉煌。
接下来的"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则描绘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自然景观。三晋指的是古代晋国所在地域,而云山则象征着远方和高洁;二陵可能是对特定地理位置的指涉,而风雨则给人以动感,显示出季节变换之中大自然的活力。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这两句诗转向了人物描写。关门令尹可能是某个官职,河上仙翁则是一个追求超凡脱俗生活的人物。这两者之间的对比强调了世间功名与超然物外的选择难以兼得。
最后两句"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愿望。彭泽宰可能是历史上某位清高脱俗的人物,而陶然则是一个追求自然、享受简单快乐生活的形象。菊花杯则寓意于秋季饮酒,象征着一种超脱尘世的悠闲。
整首诗通过对景色和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红尘、向往仙境的情怀,以及在自然美景中的自我放逐与享受。
不详
一作署,唐朝状元、诗人。自幼失去双亲,可谓备尝人世艰难困苦。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科举考试中获得进士第一名,又在殿试中作《奉试明堂火珠》诗。唐玄宗看后大为赞赏,取为状元,官授河内县县尉。可惜,第二年,就病故了。死后只留下一女,名叫“星星”,世人皆以为“曙后一星孤”是谶语
閟宫凌紫微,芳草闭闲扉。
帝子复何在,王孙游不归。
春风鸣玉佩,暮雨拂灵衣。
岂但湘江口,能令怀二妃。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
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
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
晓霁长风里,劳歌赴远期。
云轻归海疾,月满下山迟。
旅望因高尽,乡心遇物悲。
故林遥不见,况在落花时。
遗庙宿阴阴,孤峰映绿林。
步随仙路远,意入道门深。
涧水流年月,山云变古今。
祗闻风竹里,犹有凤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