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天竺寺晓发罗源

黄昏投古寺,深院一灯明。

水砌长杉列,风廊败叶鸣。

山云留别偈,王事速归程。

迢遰罗源路,轻舆候晓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黄昏时分我来到古老的寺庙,只见深院内一盏灯火明亮。
池塘边排列着高大的松树,风过廊道,落叶发出沙沙声响。
山间的云雾仿佛留下了送别的诗句,公务在身催促我踏上归途。
遥远的罗源路途漫长,我轻装乘车,期待破晓时分启程前行。

注释

黄昏:傍晚时分。
古寺:历史悠久的寺庙。
深院:庭院深处。
一灯明:一盏灯亮着。
水砌:池塘边。
长杉:高大的杉树。
风廊:有风的走廊。
败叶鸣:落叶随风作响。
山云:山间的云雾。
别偈:告别之诗。
王事:朝廷公务。
速归程:快速返回。
迢遰:遥远。
罗源路:罗源的道路。
轻舆:轻便的车。
候晓行:等待天亮出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黄昏时分停留于古寺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刻画和情感的抒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与境界。首句“黄昏投古寺”,设置了整个诗歌的氛围——一个静谧而神秘的晚间时光,诗人来到了一个古老的庙宇。紧接着,“深院一灯明”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宁静与孤独感,一盏灯在深邃的寺院中显得尤为突出,象征着智慧与希望的光芒。

接下来的“水砌长杉列,风廊败叶鸣”,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古寺周围的自然景观。水砌,即由石块或木材在河滨堆叠而成的小堤,这里用以形容古寺前的清澈溪流。长杉排列,营造出一道生动的绿色屏障。而风廊中的败叶鸣响,则通过声音传达了秋天的气息,同时也暗示了一种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情绪。

“山云留别偈”一句,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即将离去之地的不舍与依恋。王事速归程,则透露出诗人有迫切的世俗任务需要返回,这里“王事”可能是指官务或其他紧急的公共事务。

最后两句,“迢遰罗源路,轻舆候晓行”,描绘了诗人在清晨等待天亮后启程的场景。罗源路漫长而曲折,轻舆则是指轻便的小车,候晓行意味着诗人将会在破晓时分继续他的旅程。

整首诗通过对静谧寺院及其周遭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个深邃宁静而又不乏动感的画面,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行程与归属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270)

戴叔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 字:幼公(一作次公)
  • 籍贯:润州金坛(今属江苏)
  • 生卒年:732—789

相关古诗词

宿灵岩寺

马疲盘道峻,投宿入招提。

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

凉风来殿角,赤日下天西。

偃腹虚檐外,林空鸟恣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宿城南盛本道怀皇甫冉

暑夜宿南城,怀人梦不成。

高楼邀落月,叠鼓送残更。

隔浦云林近,满川风露清。

东埼不可见,矫首若为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寄万德躬

日暮山风吹女萝,故人舟楫定如何。

吕仙祠下寒砧急,帝子阁前秋水多。

闽海风尘鸣戍鼓,江湖烟雨暗渔蓑。

何时醉把黄花酒,听尔南征长短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寄中书李舍人纾

萍翻蓬自卷,不共本心期。

复入重城里,频看百草滋。

水流归思远,花发长年悲。

尽日春风起,无人见此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