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李秀才赴举

鸿鹄振羽翮,翻飞入帝乡。

朝鸣集银树,暝宿下金塘。

日月天门近,风烟夜路长。

自怜穷浦雁,岁岁不随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大雁展翅飞翔,进入天之故乡。
清晨在银色的树丛中鸣叫,傍晚则栖息在金色的池塘边。
太阳和月亮仿佛接近天门,夜晚的风尘之路显得漫长。
我自怜如同困于荒僻水边的雁,每年都不能跟随阳光向南迁移。

注释

鸿鹄:大雁。
振:振动。
羽翮:翅膀。
帝乡:天之故乡,指仙境或理想之地。
朝鸣:清晨鸣叫。
银树:比喻银白色的树木,形容明亮。
金塘:金色的池塘,形容富丽堂皇。
日月:太阳和月亮。
天门:象征天宫或高远之处。
风烟:形容夜晚的迷茫景象。
夜路长:夜晚的道路显得漫长。
穷浦雁:困于荒僻水边的大雁。
岁岁:每年。
不随阳:不能跟随阳光向南迁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子赴考之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远方考试场地的向往和内心的忧虑。开篇“鸿鹄振羽翮,翻飞入帝乡”一句,以大雁比喻赴考之士,展现出他们追求理想的决心和勇气。“朝鸣集银树,暝宿下金塘”则是对考场所在地风光的描绘,通过“银树”、“金塘”的富丽景色,象征着考试胜利后的荣耀。然而,“日月天门近,风烟夜路长”一句,却透露出诗人对于旅途的艰辛和考验的忧虑。

最后,“自怜穷浦雁,岁岁不随阳”两句,则流露出了诗人对那些年复一年未能考取功名者的同情与自怜。这里的“穷浦雁”比喻那些落寞无闻的人才,而“岁岁不随阳”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机遇难得,显示出诗人对于时光易逝、机缘难求的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赴考士子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古代士子们对科举考试的渴望与不安,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人才难以遇到的哀叹。

收录诗词(40)

刘希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一名庭芝,汉族。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旧唐书》本传谓“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大唐新语》卷8谓“后孙翌撰《正声集》,以希夷为集中之最”。《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

  • 字:延之(一作庭芝)
  • 籍贯: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
  • 生卒年:约651年-约680年

相关古诗词

览镜

青楼挂明镜,临照不胜悲。

白发今如此,人生能几时。

秋风下山路,明月上春期。

叹息君恩尽,容颜不可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友人之新丰

日暮秋风起,关山断别情。

泪随黄叶下,愁向绿樽生。

野路归骖转,河洲宿鸟惊。

宾游宽旅宴,王事促严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晚春

佳人眠洞房,回首见垂杨。

寒尽鸳鸯被,春生玳瑁床。

庭阴幕青霭,帘影散红芳。

寄语同心伴,迎春且薄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江南曲八首(其一)

暮宿南洲草,晨行北岸林。

日悬沧海阔,水隔洞庭深。

烟景无留意,风波有异浔。

岁游难极目,春戏易为心。

朝夕无荣遇,芳菲已满襟。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