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下汉江舟中作寄两省给舍

秋水淅红粒,朝烟烹白鳞。

一食饱至夜,一卧安达晨。

晨无朝谒劳,夜无直宿勤。

不知两掖客,何似扁舟人。

尚想到郡日,且称守土臣。

犹须副忧寄,恤隐安疲民。

期年庶报政,三年当退身。

终使沧浪水,濯吾缨上尘。

形式: 古风

翻译

秋日的河水清澈,红色的米粒在水中闪烁,清晨的烟雾中煮着白色的鱼。
一顿饱餐直到夜晚,一觉安稳直到早晨。
早晨无需早朝的辛劳,夜晚不必值宿的忙碌。
不知道那些朝廷官员,比起独自行舟的人又如何呢?
还期待着到郡任职的日子,暂且自称是守护土地的臣子。
仍然需要履行职责,关心民众,安抚疲惫的百姓。
期望一年后能有所政绩,三年后便应退位让贤。
最终让那清澈的沧浪水,洗去我官帽上的尘埃。

注释

秋水:秋天的河水。
淅:形容水流清澈的样子。
红粒:红色的米粒,比喻河水中的景象。
朝烟:清晨的雾气。
烹白鳞:烹饪白色的鱼,代指早餐。
朝谒:古代臣子早晨入朝觐见君主。
劳:辛劳。
直宿勤:值夜班的辛勤工作。
两掖客:朝廷官员,掖指帝王的左右两侧,这里代指近臣。
扁舟人:泛指隐居或自由自在的人。
尚:还。
到郡日:到任郡守的日子。
守土臣:守护一方土地的官员。
副忧寄:符合职责,不负所托。
恤隐:关心和抚慰困苦的人。
疲民:疲倦的百姓,指生活困苦的人民。
期年:满一年。
庶:希望。
报政:报告政绩,指完成政务。
三年:任职满三年。
退身:退位,引退。
沧浪水:古诗中常用来象征清澈之水。
濯:洗涤。
缨上尘:帽子上的灰尘,代指官场的污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行进于秋水之中的景象,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民生的关怀。诗中“秋水淅红粒,朝烟烹白鳞”两句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秋天河水与晨雾交织的画面,展示了诗人细致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一食饱至夜,一卧安达晨。晨无朝谒劳,夜无直宿勤"这几句流露出诗人旅途中的平静与满足,也透露了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欣赏。这种平淡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不知两掖客,何似扁舟人"一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远方家乡的思念与不舍,通过对比自己与家乡亲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亲人和故土深深的情感牵挂。

接着,“尚想到郡日,且称守土臣。犹须副忧寄,恤隐安疲民”几句中,诗人以“守土臣”的角色自居,表现出其对待遇之地的责任与担当,以及对民生的关心。这不仅是诗人的情感流露,更是其政治理想和道德追求的体现。

最后,“期年庶报政,三年当退身。终使沧浪水,濯吾缨上尘”几句中,诗人表达了对仕途生涯的规划,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这既是个人生命历程的思考,也是对功名利禄的一种超脱。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更重要的是,它以深情和智慧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唐代文人对于生活、家国以及个人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书适至兼寄桐花诗怅然感怀因以此寄

永寿寺中语,新昌坊北分。

归来数行泪,悲事不悲君。

悠悠蓝田路,自去无消息。

计君食宿程,已过商山北。

昨夜云四散,千里同月色。

晓来梦见君,应是君相忆。

梦中握君手,问君意何如。

君言苦相忆,无人可寄书。

觉来未及说,叩门声冬冬。

言是商州使,送君书一封。

枕上忽惊起,颠倒著衣裳。

开缄见手札,一纸十三行。

上论迁谪心,下说离别肠。

心肠都未尽,不暇叙炎凉。

云作此书夜,夜宿商州东。

独对孤灯坐,阳城山馆中。

夜深作书毕,山月向西斜。

月下何所有,一树紫桐花。

桐花半落时,复道正相思。

殷勤书背后,兼寄桐花诗。

桐花诗八韵,思绪一何深。

以我今朝意,忆君此夜心。

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

珍重八十字,字字化为金。

形式: 古风

初见白发

白发生一茎,朝来明镜里。

勿言一茎少,满头从此始。

青山方远别,黄绶初从仕。

未料容鬓间,蹉跎忽如此。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初出城留别

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

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

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形式: 古风

初出蓝田路作

停骖问前路,路在秋云里。

苍苍县南道,去途从此始。

绝顶忽上盘,众山皆下视。

下视千万峰,峰头如浪起。

朝经韩公坡,夕次蓝桥水。

浔阳近四千,始行七十里。

人烦马蹄跙,劳苦已如此。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