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满子权见寄

当世雄图不可怀,退居蒿艾自沉埋。

门无来足荆生道,病不能锄草上阶。

自是直方违世易,况将疏懒合人乖。

无由与子同樵种,回首平林浪可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翻译

当下的宏图大志无法追忆,隐居在野草丛中自我埋没。
门前无人来访,荆棘小路显得冷清,病弱无力连阶前杂草都除不尽。
正直的性格使我难以迎合世俗,更何况我懒散的性格更不合群。
无法与你一同砍柴耕种,回头望去,那片平林或许还能找到柴火。

注释

当世:当前的时代。
雄图:伟大的计划或抱负。
不可怀:无法追忆或实现。
蒿艾:野草,这里指简陋的居所。
沉埋:隐藏或埋没。
门无来足:门前无人造访。
荆生道:荆棘丛生的小路。
病不能锄:因病无力除草。
草上阶:阶前的杂草。
直方:正直。
违世易:难以适应世俗。
疏懒:懒散。
人乖:不合群。
无由:没有机会。
子:你。
同樵种:一起砍柴耕种。
回首:回头看。
浪可柴:可能找到柴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对现世的淡然与自我放逐的境遇。"当世雄图不可怀,退居蒿艾自沉埋"表明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无情弃之,与世隔绝,归隐田园,寄身于野草之间。这是一种超脱尘俗、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境。

接下来的"门无来足荆生道,病不能锄草上阶"则形象地展示了诗人退隐后的孤寂与凄清。家门不再有访客的足迹,道路长满荆棘,自身又因病痛而难以整理庭院中蔓延的野草,这些景象都在强调一种被世所遗忘、自我放弃的生活状态。

"自是直方违世易,况将疏懒合人乖"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个性与世界不相容的无奈,以及对他人的疏远和不合。这里"直方"指的是诗人的耿直本性,而"违世"则是这种本性的社会表现,显示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孤独感。

最后的"无由与子同樵种,回首平林浪可柴"则是在表达诗人对无法与他人共同劳作(樵种,即砍伐树木以种植新苗)的一种无奈,以及面对平坦而又荒凉的森林时,那份既感慨又自适的情怀。这里的"浪可柴",可能是指那些随风漂泊、无根可依的落叶,它们象征着诗人自己的命运与心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隐者的视角,抒写了个人意志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以及在这样的冲突中所产生的孤独感和对现实世界的淡漠。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声,是一篇深含哲理且情感丰富的诗作。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次韵子权京口夜宿见寄

寒江漠漠客帆稀,独泊扁舟望翠微。

巳泻绿醽聊自适,更邀白鸟共忘机。

水闲海月寒初上,树尽秋城碧自围。

嗟我相思邈千里,不来同此两忘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次韵介甫怀舒州山水见示之什

皖上相逢昔少留,登楼隐几听鸣鸠。

山峰游处今何在,溪水流来此有不。

就食四方甘不系,为生一世信长浮。

共知局促京沙里,回首当时始觉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立之红叶

雨露三春少,风霜一夜多。

从来有根本,不怕下枝柯。

楚岸枫相属,吴山橘与和。

秋居好相慰,醉色伴吾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次韵朱昌叔见赠

虽无才学可人群,偶有诚心与古亲。

兹世几人能永富,此身何恤不终贫。

生无簪绶身宁屈,死有诗书志尚伸。

自匪与君尝素计,斯言何敢易谋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