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皇宫深处,美人独坐的秋夜景象。"芙蓉不及美人妆"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美人的赞美之情,芙蓉花虽美,但仍然比不过女主人妆容的艳丽。"水殿风来珠翠香"则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增强了美人的气质与周围氛围的和谐统一。水殿,即水边的宫殿,这里不仅有清凉的风,还有珠光宝气般的香味,这是对美人所居之地的一种理想化描绘。
"谁分含啼掩秋扇"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美人独自一人、掩饰着秋意的忧伤感受。"谁分"指的是不知道是哪位高官或君王在分离,"含啼"则是形容美人的微笑神态,而"掩秋扇"则是在暗示秋天的凉意,以及美人独自一人时的孤寂感。
最后一句"空悬明月待君王"更是深化了这种期待与等待。诗中虽未直接指出君王,但可以想象,这位美人正是在等待着她的君王,心中的忧伤和对君王的思念交织在一起,而那空悬的明月,则成为了这一刻寂静之境的见证。
整首诗通过对美人和宫廷环境的描写,以及对秋夜深处独坐美人的情感探究,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不详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角鹰初下秋草稀,铁骢抛鞚去如飞。
少年猎得平原兔,马后横捎意气归。
故园今在灞陵西,江畔逢君醉不迷。
小弟邻庄尚渔猎,一封书寄数行啼。
别馆萧条风雨寒,扁舟月色渡江看。
酒酣不识关西道,却望春江云尚残。
溆浦潭阳隔楚山,离尊不用起愁颜。
明祠灵响期昭应,天泽俱从此路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