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角鹰初下秋草稀,铁骢抛鞚去如飞。
少年猎得平原兔,马后横捎意气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秋日狩猎的画面,通过对比和动态的描述,展现了作者王昌龄对自然美景与狩猎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角鹰初下秋草稀"一句,设置了整首诗的氛围。"角鹰"指的是戴着角形笼头的猎鹰,它们在秋天的草丛中低飞搜索猎物。这句话不仅描绘了景象,也传达了一种寂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气氛,因为"初下"意味着狩猎刚刚开始,猎人和鹰隼都处于一种期待和准备中的状态,而秋草稀疏,则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和自然景观的变化。
接下来的"铁骢抛鞚去如飞"则是对速度与力量的描写,通过猎马的动态,展示了一种英勇和迅猛。"铁骢"指的是强健有力的猎马,而"抛鞚"则是猎人在追逐猎物时,将缰绳一甩,让马自由奔跑的场景。这两句共同构建了一个生动活泼、充满力量感的狩猎画面。
"少年猎得平原兔"一句,具体化了狩猎的成果。"少年"可能是指年轻的猎人,而"猎得"则说明了他们技艺高超,能够捕捉到猎物。在这里,"平原兔"不仅代表着猎获,还有可能象征着纯洁和迅捷。
最后的"马后横捎意气归"一句,则是对狩猎结束后的情景描写。"马后"指的是猎人在马背上的位置,"横捎"则形容了猎物被安置在马背上的姿态。这句话传达了一种满足和喜悦,因为狩猎成功,而"意气归"则表明了猎人的心情得到了满足和放松。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狩猎场景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在自然中的活力。
不详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故园今在灞陵西,江畔逢君醉不迷。
小弟邻庄尚渔猎,一封书寄数行啼。
别馆萧条风雨寒,扁舟月色渡江看。
酒酣不识关西道,却望春江云尚残。
溆浦潭阳隔楚山,离尊不用起愁颜。
明祠灵响期昭应,天泽俱从此路还。
南越归人梦海楼,广陵新月海亭秋。
宝刀留赠长相忆,当取戈船万户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