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亭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任转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秋窗还有淡淡的曙色,窗外的落木已经残破不堪,天风还在摧残。
寒山外日出暗淡无光,江流也被掩映在宿雾中。
圣朝没有被丢弃之物,自己并非没有才德,如今却老病成翁。
余生还有多少坎坷磨难呢?只能像那随风飘零的蓬草,顺其自然。

注释

曙色:拂晓时的天色。
宿雾:早晨的雾。
弃物:被丢弃之物。
残生:犹余生。
转蓬:言人之飘零无定如蓬之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哀愁与感慨。首句“秋窗犹曙色”表现了清晨的微光透过窗户投射在室内,显得淡淡而又有些许寒意。紧接着“落木更天风”则是说枫叶纷飞,随着天风摇摆,如同大自然中的秋声。

第三句“日出寒山外”,描述了太阳从远处的寒冷山峦中缓缓升起,这里不仅仅是在描写景色,更隐喻了一种艰难困顿后终于迎来希望之光的情境。随后的“江流宿雾中”则是说河流在一夜的迷雾中缓缓前行,给人一种朦胧而又神秘的感觉。

至于“圣朝无弃物”,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和时代的赞美之情,认为这是一个不遗忘任何人的时代。而“老病已成翁”则是诗人自述,自己已经因为年迈多病而显得苍老,如同古时称谓老者的“翁”。

最后两句“多少残生事,飘零似转蓬”,表达了诗人对于许多未了的心愿和生命中尚存的苦难感受,如同落叶随风飘散,无处安放。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顿的现实。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色和自然界的声音,传递出了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时代的赞美之情,也有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哀愁,是一篇集美景描写与深刻情感表达于一体的佳作。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

天门日射黄金榜,春殿晴曛赤羽旗。

宫草微微承委佩,炉烟细细驻游丝。

云近蓬莱常好色,雪残鳷鹊亦多时。

侍臣缓步归青琐,退食从容出每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一)

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

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

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

五马旧曾谙小径,几回书札待潜夫。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二)

处处青江带白蘋,故园犹得见残春。

雪山斥候无兵马,锦里逢迎有主人。

休怪儿童延俗客,不教鹅鸭恼比邻。

习池未觉风流尽,况复旌州赏更新。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三)

竹寒沙碧浣花溪,菱刺藤梢咫尺迷。

过客径须愁出入,居人不自解东西。

书签药裹封蛛网,野店山桥送马蹄。

岂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

形式: 古风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