浈阳峡

行舟傍越岑,窈窕越溪深。

水闇先秋冷,山晴当昼阴。

重林间五色,对壁耸千寻。

惜此生遐远,谁知造化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行船依傍着越地的高山,越溪深邃而曲折。
秋意未浓水已显出寒意,阳光明媚时山中仍带有阴凉。
重叠的森林中交织着五彩斑斓,对面峭壁高耸入云,千丈难寻其顶。
惋惜此生身处偏远之地,有谁能领悟大自然的奇妙造化之心呢?

注释

行舟:航行的船只。
傍:依傍,靠近。
越岑:越地(今浙江一带)的高山。
窈窕:形容山水深邃曲折的样子。
越溪:指越地的一条溪流。
深:深邃,深度大。
水闇:水色暗淡。
先秋冷:在秋天还未正式到来时就已感觉寒冷。
山晴:山间天气晴朗。
当昼阴:即使在白天也显得阴凉。
重林:密集的树林,重重叠叠的森林。
间:夹杂,交织。
五色:形容色彩丰富多样。
对壁:面对的峭壁。
耸:高耸,矗立。
千寻:形容极高,古代八尺为一寻,千寻即极言其高。
惜:惋惜,遗憾。
此生:指诗人自己这一生。
遐远:遥远,偏远。
谁知:有谁知道。
造化心:大自然的创造和变化之妙,也指大自然的神奇奥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行舟越岑的画面,开头两句“行舟傍越岑,窈窕越溪深”通过动作和景物,营造出一种深入山谷、水流湍急的氛围。接着,“水闇先秋冷,山晴当昼阴”则透露出季节感,水气初现秋意而凉爽,山间阳光在白天时也带着一丝阴影,这种对比强调了自然景观的层次与丰富。

“重林间五色,对壁耸千寻”中,“重林”指的是层叠的森林,而“五色”则是形容这些森林中的树木花草以多彩的姿态呈现,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绮丽多姿。对应之下,“对壁耸千寻”则表现出山峦雄伟,仿佛直指云霄。

最后两句“惜此生遐远,谁知造化心”,诗人表达了一种对生命短暂、珍贵的感慨,以及对于自然之美难以完全把握的无奈。这里,“造化”指的是天地间万物变化的根本规律,而“造化心”则是对这种规律的体悟与理解。

整首诗通过行舟游历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美景的赞叹,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越日常生活,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19)

张九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字:子寿
  •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 生卒年:678-740

相关古诗词

眉州康司马挽歌词

家受专门学,人称入室贤。

刘桢徒有气,管辂独无年。

谪去长沙国,魂归京兆阡。

从兹匣中剑,埋没罢冲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秋夕望月

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

所思如梦里,相望在庭中。

皎洁青苔露,萧条黄叶风。

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赴使泷峡

溪路日幽深,寒空入两嵚。

霜清百丈水,风落万重林。

夕鸟联归翼,秋猿断去心。

别离多远思,况乃岁方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送广州周判官

海郡雄蛮落,津亭壮越台。

城隅百雉映,水曲万家开。

里树桄榔出,时禽翡翠来。

观风犹未尽,早晚使车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