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答景彝谢予访其居

日暮乘羸马,因过太史家。

竹窗谈脱麈,槐树暝栖鸦。

邦瘁稽前咏,人亡起彼嗟。

夜分归不寐,犹照角巾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傍晚时分骑着瘦弱的马,顺路拜访太史的家。
在竹制窗户边交谈,尘埃随风飘散,槐树下乌鸦已栖息入夜。
国家疲惫,让人想起之前的诗篇,人事已非,人们叹息不已。
夜深了还是无法入睡,月光照亮了斜戴的角巾。

注释

日暮:傍晚。
乘:骑。
羸马:瘦弱的马。
太史家:太史官的住所。
竹窗:竹制窗户。
谈脱麈:闲谈时拂去尘埃。
槐树:槐树。
暝栖鸦:夜晚栖息的乌鸦。
邦瘁:国家疲惫。
稽:回顾。
前咏:过去的诗篇。
人亡:人事已非。
夜分:夜深。
归不寐:无法入睡。
犹照:依然照亮。
角巾:古代文士常戴的头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答景彝谢予访其居》,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骑着瘦弱的马,顺路拜访好友太史家的情景。诗人通过"日暮乘羸马"的细节,展现出时间的推移和旅途的疲惫,而"竹窗谈脱麈"则描绘了与友人交谈的轻松愉快,窗外竹影斑驳,谈话间尘埃仿佛也随之飘散。

"槐树暝栖鸦"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黄昏时分,槐树上乌鸦归巢,增添了静谧的氛围。诗人感慨国家的困顿和社会的艰难,不禁回想起过去的咏史篇章,"邦瘁稽前咏"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历史的反思。

"人亡起彼嗟"则是对友人离去的哀悼,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深叹息。最后,诗人夜晚未能入睡,仍然沉浸在思绪中,"犹照角巾斜"以角巾斜照的形象,寓言诗人内心的不平静和对友人的怀念。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情的珍视,又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内涵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依韵答僧圆觉早梅

江南自寒苦,花不与时同。

清向三冬足,香传一国中。

云湖藏旧市,雪树认新丰。

未有亏冰素,随妆入汉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迷踪在尘土,衣褐恋蓬蒿。

有狡谁穷穴,中书惜拔毫。

猎从原上脱,灵向月边逃。

死作功勋戒,良弓合自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和十二月十七日雪

穷冬劲腊已过半,晓雪先春何处来。

岂应全资南亩麦,多应不分北枝梅。

庭中未许野童扫,林下唯愁狂吹摧。

莫问兔园同赋客,相如居右最为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小雨

蛟龙噀白雾,天外细濛濛。

沾土曾无迹,昏林似有风。

卷旗妨酒舍,湿翅下洲鸿。

稍见斜阳透,西云一半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