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迷踪在尘土,衣褐恋蓬蒿。
有狡谁穷穴,中书惜拔毫。
猎从原上脱,灵向月边逃。
死作功勋戒,良弓合自韬。
这首诗名为《兔》,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梅尧臣以兔子为题材,寓言式的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首句“迷踪在尘土”描绘了兔子在野外自然环境中的生活,暗示其不被尘世纷扰所累。次句“衣褐恋蓬蒿”进一步刻画了兔子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即使穿着粗布衣裳,也乐于在草丛中栖息。
“有狡谁穷穴”暗指兔子机敏灵活,善于隐藏,无人能穷究其洞穴的秘密。这里的“狡”字,既指兔子的狡猾,也寓言了人不应过于追求深藏不露的生活方式。“中书惜拔毫”则借中书省的官员不愿轻易动笔,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繁琐事务的厌倦,更倾向于保持内心的宁静。
“猎从原上脱,灵向月边逃”两句,通过猎人追逐兔子的场景,形象地展示了兔子逃脱时的灵动与智慧,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最后,“死作功勋戒,良弓合自韬”以兔子的死亡作为警戒,寓意即使生命结束,也不应过分追求功绩,而应像良弓一样,懂得自我收敛,保持谦逊低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兔子的形象,寄寓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追求和对世俗功名的淡然态度,展现了梅尧臣清新自然的诗风。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穷冬劲腊已过半,晓雪先春何处来。
岂应全资南亩麦,多应不分北枝梅。
庭中未许野童扫,林下唯愁狂吹摧。
莫问兔园同赋客,相如居右最为才。
蛟龙噀白雾,天外细濛濛。
沾土曾无迹,昏林似有风。
卷旗妨酒舍,湿翅下洲鸿。
稍见斜阳透,西云一半红。
树老垂缨乱,祠荒向水开。
偶人经雨踣,古屋为风摧。
野鸟栖尘座,渔郎奠竹杯。
欲传山鬼曲,无奈楚词哀。
乘闲多远兴,信马与君行。
碧树斜通市,清流曲抱城。
山花高下色,春鸟短长声。
日暮吾庐近,还歌空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