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译上人出蜀

久雨败沼荷,晓风猎岩桂。

人各动归思,子独谋远逝。

峡门去来舟,日为声利计。

扣舷数得失,子独寻师锐。

径山天尺五,披光出蒙翳。

云居接庐阜,荐福踞鄱汭。

维此三大老,从之可卒岁。

玉泉亦清冽,纵饮争挽袂。

南极百十城,一一尽所诣。

宁使茧生足,肯畏雪封砌。

更忆大瞿昙,捐身求半偈。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翻译

长久的雨后,沼泽荷花凋零,清晨的风吹过岩石上的桂花。
人们各自萌生回家的念头,唯独你谋划着远行离去。
在峡门来往的船只,每日只为名利奔波。
你独自敲击船舷思考得失,寻求深造的决心坚定。
径山高耸入云,拨开阴霾见光明。
云居寺紧邻庐阜,你在鄱阳湖畔祈福。
这三位德高望重的长者,跟随他们能度过一年。
玉泉清澈冷冽,即使畅饮也争相挽留你的衣袖。
你要遍游南极上百座城池,不畏路途艰难。
宁愿让脚缠满茧子,也不怕雪封道路。
更怀念那位大瞿昙,他舍身求取半部佛经。

注释

久雨:长时间的雨。
败沼荷:凋谢的沼泽荷花。
晓风:清晨的风。
猎岩桂:吹过岩石上的桂花。
归思:回家的念头。
谋远逝:谋划远行。
声利计:名利考虑。
扣舷:敲击船舷。
寻师锐:寻求深造的决心。
径山:径山寺。
蒙翳:阴霾。
云居:云居寺。
庐阜:庐山。
荐福:祈福。
鄱汭:鄱阳湖。
三大老:三位长者。
卒岁:度过一年。
玉泉:玉泉寺。
清冽:清澈冷冽。
南极:极南之地。
茧生足:脚缠茧子。
大瞿昙:佛教人物。
半偈:半部佛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灼的作品,名为《送译上人出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对远行者的祝福与不舍之情。

"久雨败沼荷,晓风猎岩桂":一开始,诗人描述了一场持续多日的雨水淹没了池塘中的荷花,而清晨的微风则吹拂着山间的桂树。这两句描绘出一个湿润而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也隐含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心情,仿佛连大自然也为之感伤。

"人各动归思,子独谋远逝":这两句表达了人们普遍的怀念家乡之心,而诗中所送别的人则有着更远大的计划和志向。这里的“子”字指的是被送别的友人,表明他与众不同,有着超越常人的抱负。

"峡门去来舟,日为声利计":峡门是险峻的地方,舟船在此往返,每天都要计算水流和声音,以确保安全。这里暗示了送别之人面临的挑战与艰难。

接下来的几句“扣舷数得失,子独寻师锐。径山天尺五,披光出蒙翳。”则继续描写友人的旅途和其坚定的意志。他不畏艰险,不断寻找更高的智慧与境界。

"云居接庐阜,荐福踞鄱汭。维此三大老,从之可卒岁。玉泉亦清冽,纵饮争挽袂。南极百十城,一一尽所诣。"这一部分是对友人所到之处的美好描述和对其美好生活的祝愿。这里的“三大老”可能指的是德高望重的人物,表明跟随他们可以平安度过一年。而后面的句子则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希望友人在旅途中得到清冽的泉水,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

最后,“宁使茧生足,肯畏雪封砌。更忆大瞿昙,捐身求半偈。”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思念,愿意忍受一切困苦,只为能得到一句佛教禅师的指点。这体现了友情的珍贵和精神追求的重要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远行者祝福的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追寻心灵境界的诗意。

收录诗词(218)

王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性上人

锦官与子别,六听秋城砧。

坐缠儿女爱,梦绕薝葡林。

子归能几日,又起江湖心。

江湖多幽寺,老衲天机深。

一言当有契,超诸去来今。

孤舟出寒渚,停云结层阴。

滞留嗟我老,何以开愁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送南平僧归里

牂牁水阔巂山高,什敖君长曾纷搔。

时移事变今安有,百里相望皆城壕。

我住涪江一区宅,颇恨长安远如日。

闻师乡邑愈更南,不觉掉头三太息。

送行且学浮图语,是身于世真逆旅。

胸中稳处即吾乡,交益誇辞空自苦。

北风拂面寒飕飕,遥知去路雪侵裘。

忍饥奈冻得嘉句,好在濡笔传中州。

形式: 古风

送洪上人游南

中原百川赴东西,万折惟有蜀江耳。

师之桑梓江干侧,扁舟却访鸱夷子。

荆楚吴越我未到,每闻谈者亦自喜。

羡师脱去事幽寻,春风满帆作行李。

会稽草木朝霞蔚,钱塘波涛夏雷疾。

桂树枫叶怨楚人,莼羹盐豉诧吴客。

到处定知有新得,长篇短韵挥椽笔。

他时我亦探禹穴,一见名字如促膝。

形式: 古风

送祖月上人

月公别我浮三峡,欲往南中求大法。

此行初为梅州老,过岭障烟恐难狎。

挂帆且指古鄱阳,骥子凤雏亦称甲。

十年故人我尚记,平视诸方气尝压。

玉剑无声血千里,肯就铜盘后先歃。

相从学道须究竟,半字落耳汗沾洽。

宗师语言岂不佳,世间传写空盈夹。

归来趺坐举其要,莫话衡庐与苕霅。

形式: 古风 押[洽]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