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雨院中有作

山云行绝塞,大火复西流。

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

穷途愧知己,暮齿借前筹。

已费清晨谒,那成长者谋。

解衣开北户,高枕对南楼。

树湿风凉进,江喧水气浮。

礼宽心有适,节爽病微瘳。

主将归调鼎,吾还访旧丘。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翻译

山中的云彩行至边塞尽头,夕阳再次向西方落下。
疾风吹过华丽的房屋,带来萧瑟的秋意,梁柱间回荡着悲凉之声。
在困厄的道路上,我深感愧对知心朋友,垂暮之年只能借助过去的智慧。
早晨的拜访已经耗尽精力,哪还能期待得到长者的深思熟虑。
解开衣服打开北窗,我高枕南楼,欣赏清风和江面的水汽。
湿润的树叶随风送凉,江水喧闹,水汽蒸腾。
礼仪宽松让人心情舒畅,节气清爽使病情稍有缓解。
主将即将回归朝廷任职,我则打算重访故乡的山丘。

注释

山云:形容山中的云彩。
绝塞:边塞的尽头。
大火:夕阳。
复西流:再次向西落下。
飞雨:疾风中的雨。
华屋:华丽的房屋。
穷途:困厄的道路。
愧知己:感到愧对知心朋友。
暮齿:垂暮之年。
长者谋:长者的深思熟虑。
北户:北窗。
南楼:面向南方的楼阁。
树湿:湿润的树叶。
风凉:清凉的风。
礼宽:礼仪宽松。
节爽:节气清爽。
主将:军队的首领。
调鼎:朝廷任职。
旧丘:故乡的山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首句"山云行绝塞",表达了大自然的荒凉与孤独之美;紧接着"大火复西流",可能是指晚霞如火或是指某种事物的盛况,但这里更多引申为诗人内心的激荡情感。接下来的"飞雨动华屋"和"萧萧梁栋秋"则通过对飞雨和秋风在建筑上的影响,渲染出一种萧瑟、凄清的气氛。

中间几句"穷途愧知己,暮齿借前筹。已费清晨谒,那成长者谋"表露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回忆,以及对于时间流逝和人生规划的思考。这里的"穷途"暗示了诗人的困顿处境,而"知己"则是诗人精神上的依靠。"暮齿借前筹"则可理解为对过去时光的珍惜和利用,"已费清晨谒,那成长者谋"表现出诗人对于未来的期待与规划。

以下几句"解衣开北户,高枕对南楼。树湿风凉进,江喧水气浮"则是描写了秋日里的生活场景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找到了片刻的安宁。

最后两句"礼宽心有适,节爽病微瘳。主将归调鼎,吾还访旧丘"表达了一种对和谐与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健康和身体状况的担忧。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希望能够回归到过去某个安稳的地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写,展现出诗人在秋天里对于友情、时间、生活和健康等多方面的思考与感慨。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伤春五首(其一)

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自浓。

西京疲百战,北阙任群凶。

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

蒙尘清路急,御宿且谁供。

殷复前王道,周迁旧国容。

蓬莱足云气,应合总从龙。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伤春五首(其二)

莺入新年语,花开满故枝。

天青风捲幔,草碧水通池。

牢落官军速,萧条万事危。

鬓毛元自白,泪点向来垂。

不是无兄弟,其如有别离。

巴山春色静,北望转逶迤。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伤春五首(其三)

日月还相斗,星辰屡合围。

不成诛执法,焉得变危机。

大角缠兵气,钩陈出帝畿。

烟尘昏御道,耆旧把天衣。

行在诸军阙,来朝大将稀。

贤多隐屠钓,王肯载同归。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伤春五首(其四)

再有朝廷乱,难知消息真。

近传王在洛,复道使归秦。

夺马悲公主,登车泣贵嫔。

萧关迷北上,沧海欲东巡。

敢料安危体,犹多老大臣。

岂无嵇绍血,沾洒属车尘。

形式: 排律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