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光景如春花,身世似秋蓬。
渊明洞此理,养拙不求工。
上独思四皓,下独友两龚。
出处虽或异,心迹亦略同。
安贫抱全节,虽穷亦如通。
九原傥可作,我欲以身从。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生活的诗歌,诗中通过对比春花与秋蓬,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渊明洞此理一句,显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理念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同。养拙不求工,则表现出一种自然无为的生活态度,不追求外在的华丽与完美。
上独思四皓、下独友两龚,是对古代高士之风范的赞颂,四皓指的是西汉时期的隐逸者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和甪里先生,他们不愿出山作官,宁愿隐居山林;而两龚则是东汉时期的龚舍与龚巨,他们兄弟二人共同隐居,不问世事。诗人通过这些历史上的隐逸者,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精神境界的向往。
出处虽或异,心迹亦略同,说明尽管生活环境和选择不同,但内心追求的那份淡泊明志、超然物外是一致的。安贫抱全节,虽然贫穷但能够保持完整的人格和节操,这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肯定。虽穷亦如通,则是在说尽管物质上可能有所不足,但心灵是自由的,是与世俗隔绝的。
最后两句九原傥可作,我欲以身从,是表达了诗人愿意像古代隐逸者那样,选择一种超脱尘世、归隐自然的生活方式。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引用历史隐逸者的典故,展现了一种追求精神自由与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不详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我爱徐孺子,高名满江干。
众人皆欲仕,乃独耻为官。
曾不惮辛苦,负耒营一餐。
清节映千古,至今闻者寒。
洪井有祠宇,我尝瞻其颜。
不觉愧汗下,竟归长掩关。
新春来未几,已见日在娄。
游人怕春去,把酒急献酬。
折花各盈把,行歌满道周。
贫者壁四立,若不堪其忧。
亦复典春衣,买酒呼朋俦。
一醉人所嗜,此外非所求。
我家未为贫,尚有绿绮琴。
手虽不能弹,颇喜闻遗音。
时时命女奴,强于弦上寻。
听罢方寸适,取酒时一斟。
颜回与原宪,平日我所钦。
傥得从之游,虽贫亦甘心。
渊明抱归兴,未老辞华轩。
应谓役于人,岂如归田园。
在家贫亦好,满眼是风烟。
亲戚可晤语,书史可精研。
妻子识此意,相对无间言。
时取新酒漉,一笑中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