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咏贫士七首(其五)

我爱徐孺子,高名满江干。

众人皆欲仕,乃独耻为官。

曾不惮辛苦,负耒营一餐。

清节映千古,至今闻者寒。

洪井有祠宇,我尝瞻其颜。

不觉愧汗下,竟归长掩关。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深深地爱着徐孺子,他的高尚名声响彻江边。
人人都想做官,但他却独自以做官为耻。
他从不惧怕辛劳,扛着农具只为谋取一日之食。
他的清廉节操流传千秋万代,听到他的事迹至今仍令人感到心寒。
在洪井那里有他的祠堂,我曾去瞻仰过他的风采。
看到这些,我不禁羞愧汗颜,最后决定闭门不出,深居简出。

注释

徐孺子:徐孺子,东汉时期的人物,以清廉著称。
江干:江边。
皆欲仕:都想做官。
耻为官:以做官为耻辱。
负耒:扛着农具。
清节:清廉的节操。
瞻其颜:瞻仰他的形象。
愧汗下:感到羞愧并流汗。
掩关:闭门不出。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对徐孺子的崇敬之情。开篇两句“我爱徐孺子,高名满江干”表达了诗人对徐孺子的喜爱和赞赏,以及徐孺子的高尚品格在世间广为传颂。接下来的“众人皆欲仕,乃独耻为官”则写出了徐孺子不愿意做官的高洁情操,他与众不同,对仕途毫无兴趣,反而对之感到羞愧。

中间两句“曾不惮辛苦,负耒营一餐”展示了徐孺子的勤劳态度和简单生活,不畏艰难地工作以维持生计。紧接着的“清节映千古,至今闻者寒”则是对徐孺子清廉高洁品格的赞美,这种品质历经千年依然令人感受到一种清凉和震撼。

最后四句“洪井有祠宇,我尝瞻其颜。不觉愧汗下,竟归长掩关”写的是诗人亲自去过徐孺子的祠庙,看见了他的塑像,不禁感到自惭形秽,从而决定退出尘世,隐居山林,以此来表达对徐孺子崇高品德的敬仰和自己的不配。

这首诗通过对徐孺子清贫生活和高尚品格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纯粹、坚守原则之人的极度尊重与赞美,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自己对仕途的反思和内心世界的斗争。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和陶咏贫士七首(其四)

新春来未几,已见日在娄。

游人怕春去,把酒急献酬。

折花各盈把,行歌满道周。

贫者壁四立,若不堪其忧。

亦复典春衣,买酒呼朋俦。

一醉人所嗜,此外非所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和陶咏贫士七首(其三)

我家未为贫,尚有绿绮琴。

手虽不能弹,颇喜闻遗音。

时时命女奴,强于弦上寻。

听罢方寸适,取酒时一斟。

颜回与原宪,平日我所钦。

傥得从之游,虽贫亦甘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和陶咏贫士七首(其二)

渊明抱归兴,未老辞华轩。

应谓役于人,岂如归田园。

在家贫亦好,满眼是风烟。

亲戚可晤语,书史可精研。

妻子识此意,相对无间言。

时取新酒漉,一笑中圣贤。

形式: 古风

和陶咏贫士七首(其一)

士贫亦常事,但视其所依。

苟能依于道,暮景亦有辉。

渊明生乱世,初不求奋飞。

为贫聊一出,违己即言归。

归来坐衡宇,无粟可疗饥。

作诗咏贫士,泰然曾不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