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氏郡君挽词

冯唐垂老郎潜后,李白风流罢直馀。

解组同归荣故国,剖符仍得奉安舆。

家声未替三公旧,葬客应倾数郡车。

德映闺门人莫见,埋文子细列幽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冯唐年迈隐居后,李白豪放不再任职。
解下官印共回故乡,荣耀国家继续受命。
家族名声不衰,如同古时三公,送葬队伍足可惊动数郡。
美德照亮内室无人见,他的文章细述在静谧的墓地。

注释

冯唐:汉代名臣冯唐,此处指年老退隐。
郎潜:官职名,这里指冯唐离职。
李白:唐代诗人,以豪放著称。
风流:此处指李白的才情风度。
解组:解下官印,辞去官职。
荣故国:荣耀故乡,回归故里。
剖符:古代分封功臣的符节,此处指受命任职。
安舆:安稳的车辆,指代尊贵的待遇。
家声:家族的声誉。
三公:古代朝廷中最高级别的官员。
葬客:送葬的人群。
倾数郡车:形容送葬队伍规模盛大。
闺门:内室,家庭。
埋文子:指埋藏的文章,暗指墓志铭。
幽墟:静谧的墓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为章氏郡君所作的挽词,表达了对逝者冯唐和李白两位历史人物风格的联想,以及对章氏家族荣誉的赞美。首句“冯唐垂老郎潜后”暗指章氏家族的显赫,如同冯唐年迈后仍被朝廷重用;“李白风流罢直馀”则借李白的才情风流,暗示章氏也有过人的才华。

“解组同归荣故国”描绘了章氏家族荣耀归乡的情景,显示出家族对故土的深情厚谊;“剖符仍得奉安舆”进一步强调了其地位尊崇,即使退位也备受尊敬。接下来,“家声未替三公旧”表明家族声望长久不衰,与古代三公之位相当;“葬客应倾数郡车”则夸张地描绘了送葬队伍的盛大,显示了家族在地方的影响力。

最后两句“德映闺门人莫见,埋文子细列幽墟”表达了对章氏品德的赞美,虽深藏闺门之中,但其美德如同文章般永载史册,死后仍能光照幽墟。整体上,这首挽词以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章氏郡君家族的荣耀与德行。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绩溪二咏(其二)翠眉亭

谁安双岭曲弯弯,眉势低临户牖间。

斜拥千畦铺渌水,稍分八字放遥山。

愁霏宿雨峰峦湿,笑卷晴云草木闲。

忽忆故乡银色界,举头千里见苍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绩溪二咏(其一)豁然亭

南看城市北看山,每到令人意豁然。

碧瓦千家新过雨,青松万壑正生烟。

经秋卧病闻斤响,此日登临负酒船。

径请诸君作佳句,壁间题我此诗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雪后小酌赠内

薄雪为灯止,和风应节来。

出游吾已懒,小酌意难裁。

竹径泥方滑,菁畦冻欲开。

细君怜老病,加料作新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黄几道郎中同年挽词二首(其一)

温恭天赋此心良,惠爱人知政术长。

井水无波任瓶绠,牛刀投隙应宫商。

分符出遍名城守,携被归从华省郎。

不到汝阴遗恨远,坐令湖水减清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