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不出

春寒未脱紫貂裘,灯火催人夜出游。

老厌歌钟空命酒,病嫌风露怯登楼。

拥袍坐睡曾无念,结客追欢久已休。

试问西邻传法老,此时情味似侬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春天的寒冷还未褪去,人们还穿着紫色的貂皮衣,夜晚的灯火催促着出门游玩。
年迈的人厌倦了歌舞和美酒,身体不适更怕风吹露冷,不敢上楼赏景。
裹着袍子坐着打盹,心中早已没有了寻欢作乐的想法,交游应酬也早已停止。
试着问问西边的邻居,那位传授佛法的老者,此刻的心情是否跟我相似?

注释

春寒:春天的寒冷。
紫貂裘:紫色的貂皮衣服。
歌钟:歌舞和宴乐。
风露:指夜晚的寒风和露水。
结客追欢:结交朋友,追求欢乐。
传法老:传授佛法的老人。
情味:心情和感受。
似侬:像我一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上元不出》,描绘了诗人春寒料峭时的孤寂心情。首句“春寒未脱紫貂裘”写出了诗人身着厚重的紫貂裘以抵挡料峭春寒,暗示了天气的寒冷和内心的孤冷。次句“灯火催人夜出游”则通过灯火的明亮与热闹,反衬出诗人无心出门观赏元宵灯会的落寞。

“老厌歌钟空命酒”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对繁华的歌钟宴饮已无兴致,只能借酒消愁。“病嫌风露怯登楼”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身体状况不佳,对户外活动心生畏惧。接下来,“拥袍坐睡曾无念,结客追欢久已休”描述了诗人此刻只想静坐沉思,早已放弃了昔日的交游寻乐。

最后两句“试问西邻传法老,此时情味似侬不”,诗人以邻居为对象,询问他们是否能理解自己此刻的心境,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和对往昔生活的怀念。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上元佳节独处的寂寥与无奈,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上元后一日观灯寄王四

城头月减一分圆,城里人家万炬然。

紫陌群游逢酒住,红裙醉舞向人妍。

且为行乐终今夕,共道重来便隔年。

遥想猖狂夜深处,河沙飞水湿归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上元夜

新春收积雨,明月澹微云。

照水疏灯出,因风远乐闻。

天涯仍有节,人事竟何分。

卖酒真拘束,何时一醉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上元夜适劝至西禅观灯

三年不踏门前路,今夜仍看屋里灯。

照佛有馀长自照,澄心无法便成澄。

追欢狂客去忘返,入定孤僧唤不应。

更到西禅何所问,隔墙鱼鼓正登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上元雪

上元灯火家家办,遍地琼瑶夜夜深。

衲被蒙头真老病,纱笼照佛本无心。

床头酒瓮恰三斗,山下麦田真百金。

乞我终年醉且饱,端能拥鼻作微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