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法戒诗(其四)

天王柄下移,征伐强侯出。

霸业亦浸衰,陪臣势无匹。

强私家,弱公室,三桓六卿互分析。

岂无衣,六与七,不如子衣安且吉。

坏法乱纪自王朝,史书特继《春秋》笔。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上的权力转移和政治格局的变化。开篇“天王柄下移,征伐强侯出”,形象地描述了权力从君主手中转移到诸侯手中,引发了一系列的征伐与动荡。接着,“霸业亦浸衰,陪臣势无匹”指出霸权逐渐衰落,而那些辅佐君主的大臣势力却日益强大,形成了一种不对称的力量对比。

“强私家,弱公室,三桓六卿互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权力结构的内部矛盾,强调了家族势力对国家机构的影响,暗示了政治权力的分散和家族之间的相互倾轧。这里的“三桓六卿”可能指的是特定的历史人物或政治集团,他们在权力斗争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岂无衣,六与七,不如子衣安且吉”这一句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秩序混乱的担忧。其中“六与七”可能暗指某些具体的政治力量或数字,而“子衣安且吉”则象征着稳定与吉祥的状态,与前文的混乱形成了鲜明对比。

最后,“坏法乱纪自王朝,史书特继《春秋》笔”总结了整个局面,指出法律制度的破坏和纪纲的紊乱源自于最高统治者,而历史记载则特别关注这种现象,通过《春秋》的笔法来记录和评价这些事件。《春秋》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道德评判著称,这里引用《春秋》笔法,意味着作者认为历史应当公正地反映现实,并对不当行为进行批评。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权力更替以及社会秩序的关注,通过丰富的意象和隐喻,展现了对当时复杂政治局势的洞察和思考。

收录诗词(17)

张鹏翀(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经史法戒诗(其五)

国有谋臣邻寝衅,贪人败类乘侥幸。

秦穆悔过著圣经,皤皤黄发实邦荣。

入朝见嫉入宫妒,殃及黎民终弗寤。

善善不用笑郭公,仁贤虽在国虚空。

形式: 古风

经史法戒诗(其六)

汉高大度膺神器,弘远规模传世世。

恭俭尤称文帝贤,身衣浣濯为民先。

年年祷祀祈民福,郑重农功珍五谷。

但令闾阎常富足,国家何用储金玉。

形式: 古风

经史法戒诗(其七)

神仙有无何恍惚,黄帝广成但传说。

秦皇汉武慕长生,方士怪迂始百出。

安期卢敖去不来,文成五利徒喧豗,神君未下鬼先集。

世上乌有神仙哉!蓬莱可望不可即。

但愿人人足衣食,升平乐过华胥国。

形式: 古风

经史法戒诗(其八)

《六经》烬后罗残缺,博士儒生集群说。

欲施仁义法唐虞,及事神仙亟征伐。

天马徕时海内虚,穷兵黩武竟何如?

当年幸下轮台诏,后世犹传《封禅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