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法戒诗(其五)

国有谋臣邻寝衅,贪人败类乘侥幸。

秦穆悔过著圣经,皤皤黄发实邦荣。

入朝见嫉入宫妒,殃及黎民终弗寤。

善善不用笑郭公,仁贤虽在国虚空。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以历史为镜,深刻揭示了国家兴衰与君主决策之间的紧密联系。首句“国有谋臣邻寝衅”描绘了国家内部智谋之士的存在,却因近臣的排挤而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暗示了人才被埋没的悲剧。接着,“贪人败类乘侥幸”指出那些贪婪之人利用机会损害国家,暗喻腐败侵蚀的严重性。

“秦穆悔过著圣经”引用秦穆公悔改的事例,强调了改正错误的重要性。“皤皤黄发实邦荣”则赞美了老者的智慧和对国家的贡献,表达了对德高望重者的尊重与推崇。

然而,“入朝见嫉入宫妒”揭示了宫廷内部的险恶,聪明才智之人往往难以在权力斗争中生存。“殃及黎民终弗寤”警示君主应警惕身边人的影响,以免无辜百姓遭受祸害,但君主最终并未觉醒。

最后,“善善不用笑郭公”批评了不任用贤能的君主,如郭公一般,即使有贤者在旁也视而不见。“仁贤虽在国虚空”则总结道,即便国家中有仁德贤良之士,若君主不加以利用,国家也将空有虚名,无法真正繁荣昌盛。

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形象比喻,深刻反映了君主治理国家时应重视人才、警惕腐败、倾听忠言的重要性,以及忽视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的国家衰败。

收录诗词(17)

张鹏翀(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经史法戒诗(其六)

汉高大度膺神器,弘远规模传世世。

恭俭尤称文帝贤,身衣浣濯为民先。

年年祷祀祈民福,郑重农功珍五谷。

但令闾阎常富足,国家何用储金玉。

形式: 古风

经史法戒诗(其七)

神仙有无何恍惚,黄帝广成但传说。

秦皇汉武慕长生,方士怪迂始百出。

安期卢敖去不来,文成五利徒喧豗,神君未下鬼先集。

世上乌有神仙哉!蓬莱可望不可即。

但愿人人足衣食,升平乐过华胥国。

形式: 古风

经史法戒诗(其八)

《六经》烬后罗残缺,博士儒生集群说。

欲施仁义法唐虞,及事神仙亟征伐。

天马徕时海内虚,穷兵黩武竟何如?

当年幸下轮台诏,后世犹传《封禅书》。

形式: 古风

经史法戒诗(其九)

近小人,远君子,桓灵之衰只由此。

跋扈才诛任宦官,一时钩党尽摧残。

俊厨顾及空标榜,白马清流醉祸端。

士气衰,国运否,人才与国相终始,千古兴亡鉴青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