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奈回首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

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形式: 词牌: 八六子

翻译

倚靠在高高的亭子上,心中的愁绪如同茂盛的春草,虽然一次次被铲除,却依然生生不息。
想起在柳树外与你分别,水边分别时你那红色衣袖的场景,心中不禁感到悲伤和震惊。
无缘无故地,命运赐予了你如此美好的身姿。夜晚的月光下,我做着幽深的美梦,春风中满含着对你十里的柔情。
然而回忆起那些欢乐的时光,如今都随着流水远去,琴弦的声音渐渐消失,香气也变得稀薄。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傍晚时分花瓣飘落,细雨蒙蒙,晴空被笼罩。
正在思绪纷飞的时候,黄鹂鸟又叫了几声。

注释

倚危亭:倚靠在高高的亭子上。
恨如芳草:愁绪如同春草般繁茂。
青骢:青色的马,代指骑马的人。
红袂:红色的衣袖,代指女子。
无端:无缘无故。
娉婷: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素弦:白色的琴弦。
翠绡:绿色的薄绸,代指女子的衣裳。
飞花弄晚:花瓣在傍晚时分飘舞。
蒙蒙残雨:细雨蒙蒙。
销凝:心神不定,陷入沉思。
黄鹂:鸟名,叫声清脆。

鉴赏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秦观的《八六子》,以景抒情,情感深沉。开篇“倚危亭,恨如芳草”描绘了主人公在高高的亭子上倚望,心中的愁绪如同蔓延的春草,难以消除。接着,“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回忆起分别时的场景,青骢马和红袖女子的离去,让人心生悲凉。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通过梦境和春风来寄托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然而现实却是“回首欢娱,渐随流水”,欢乐的记忆如同流水般流逝。接下来,“素弦声断,翠绡香减”借琴声消逝、香气减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逐渐消逝。最后,“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以暮雨黄昏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凄清的氛围,黄鹂的几声啼叫更增添了离别的哀伤。

整首词以景寓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主人公深深的离愁别绪,以及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无奈,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571)

秦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籍贯:北宋高邮(今江苏)
  • 生卒年:1049-1100

相关古诗词

千秋岁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形式: 词牌: 千秋岁

木兰花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剪。

西楼促坐酒杯深,风压绣帘香不卷。

玉纤慵整银筝雁,红袖时笼金鸭暖。

岁华一任委西风,独有春红留醉脸。

形式: 词牌: 玉楼春

木兰花慢

过秦淮旷望,迥潇洒、绝纤尘,爱清景风蛩。

吟鞭醉帽,时度疏林,秋来政情味淡。

更一重烟水一重云,千古行人旧恨,尽应分付今人。

渔村。望断衡门。芦荻浦、雁先闻。

对触目凄凉,红凋岸蓼,翠减汀蘋,凭高正千嶂黯。

便无情到此也销魂。

江月知人念远,上楼来照黄昏。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水龙吟

小楼连远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

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

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

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形式: 词牌: 水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