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文人汪琬所作,《送再从侄处默》。诗中描绘了诗人与侄子分别时的场景,充满了离别的哀愁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又向长安别”,点明了地点和事件——在长安与亲人分别。接着,“凄然动客愁”一句,直接表达了离别带来的悲凉情绪,触动了旅人的愁思。“秋风吹运道,落日在孤舟?”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渲染出一种孤独与寂寥的氛围,秋风、运道、落日、孤舟,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幅凄美的画面,让人感受到离别的沉重。
“雁逐江烟下,潮冲楚树流。”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离别时的景象,大雁随着江上的烟雾缓缓降落,潮水拍打着岸边的楚树,奔流不息。雁与潮水的动态,与前文的静态景象形成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也暗含着对远方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最后,“何时复相见,与续竹林游?”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再次相聚的期盼。竹林游,是中国古代文人聚会的一种形式,象征着文人雅集、畅谈诗文的情景。这句诗不仅寄托了对侄子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象,展现了离别之痛与对未来相聚的期待,体现了文人对于友情、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