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春榜喜孙鄠成名

门外报春榜,喜君天子知。

旧愁浑似雪,见日总消时。

塔下牡丹气,江头杨柳丝。

风光若有分,无处不相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门外公布春榜,令人高兴的是天子赏识了你。
过去的忧虑如同积雪,见到阳光总会慢慢消融。
佛塔下的牡丹散发出香气,江边的柳条轻柔摇曳。
如果春风有情分,哪里都能找到适宜的美景。

注释

门外:指考试结果公示的地方。
报春榜:公布考试录取名单。
喜君:为你的成功感到欢喜。
旧愁:过去的忧虑或烦恼。
浑似:完全像。
见日:见到阳光。
塔下:佛塔之下。
牡丹气:牡丹的香气。
江头:江边。
杨柳丝:柳树的枝条。
风光:风景。
若:如果。
分:情分,这里指适合的条件。
无处:任何地方。
相宜:适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报到的科举考试的喜悦情景。"门外报春榜,喜君天子知"表达了考生及家人对考试结果的关注和皇帝对人才的了解与赏识。这两句通过“春榜”这一特定时刻,传递出一种期待和庆幸的情感。

接下来的"旧愁浑似雪,见日总消时"则是诗人借用自然景象来形容过去的忧愁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消散,如同冬天的雪在春日的阳光下融化。这里的“旧愁”暗示了作者或考生的过往艰难,"见日总消时"则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展望。

"塔下牡丹气,江头杨柳丝"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牡丹和杨柳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花卉,它们在这里代表了新生的力量和美丽。诗人通过这种自然之美,强化了整个场景的喜悦氛围。

最后,“风光若有分,无处不相宜”则是对前面描绘的春天景象与人的情感和谐共生的一种总结。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宇宙万物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强调了自然之美与人心所向的完美契合。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科举成功的喜悦抒情,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美好的一种期待和肯定,同时也反映出古代士子对科举考试成功的渴望与自豪。

收录诗词(142)

曹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晚期诗人。舒州(今安徽桐城。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 字:梦徵
  • 籍贯:一今安徽潜山)
  • 生卒年:828——903

相关古诗词

贻世

富者非义取,朴风争肯还。

红尘不待晓,白首有谁閒。

浅度四溟水,平看诸国山。

只消年作劫,俱到总无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贻住山僧

罢讲巡岩坞,无穷得野情。

腊高犹伴鹿,夏满不归城。

云朵缘崖发,峰阴截水清。

自然双洗耳,唯任白毫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人庭鹤

度岁休笼闭,身轻好羽仪。

白云□是伴,沧海得因谁。

唳起遗残食,盘馀在迥枝。

条风频雨去,只恐更相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乞雨禅师临遇南游

活得枯樵耕者知,巡方又欲向天涯。

珠穿闽国菩提子,杖把灵峰楖栗枝。

春藓任封降虎石,夜雷从傍养龙池。

生缘在地南浮去,自此孤云不可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