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斸断云根辟古基,粉墙低护石楼危。
既知身后有终日,肯信目前无了时。
夜雨一窗蚕课茧,春风千里燕衔泥。
到头共熟黄粱梦,哭送斜阳欲恨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沉而富有哲理的画面。首联“斸断云根辟古基,粉墙低护石楼危”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开山辟地的壮举,同时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力量。接着,“既知身后有终日,肯信目前无了时”两句,通过对比生前与死后的时间观,表达了对生命有限性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当下时光的珍惜。
颈联“夜雨一窗蚕课茧,春风千里燕衔泥”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夜晚的雨滴滋润着蚕茧的成长,春风吹拂下,燕子忙碌于筑巢,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韵律。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四季更迭的美丽,也暗含了生命不息、生生不息的哲理。
尾联“到头共熟黄粱梦,哭送斜阳欲恨谁?”则以一个充满寓意的梦境结尾,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虚幻,以及对未知命运的无奈与感慨。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融入了对人生、时间、命运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生命本质的探索和思考。
不详
元朝僧人。俗姓孙,法号智觉,西天目山住持。从小喜欢佛事,稍通文墨就诵经不止,常伴灯诵到深夜。24岁赴天目山,受道于禅宗寺,白天劳作,夜晚孜孜不倦诵经学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赐号“广慧禅师”,并赐谥“普应国师”。憩止处曰幻住山房
风月何缘事苦吟,拟将英誉压鸡林。
几回立尽三更月,一字搜空万劫心。
梦里忽惊霜入鬓,梅边不觉泪沾襟。
可怜半世聪明种,甘为浮词又陆沈。
湖海俄经三十年,无端一念忆生缘。
梦中复做还乡梦,禅外重参逆旅禅。
踏碎暮云投古寺,冲开积雪望炊烟。
狂心未向机前歇,溢目家山转弃捐。
世情何事日羁縻,做个船居任所之。
岂是畸孤人共弃,都缘疏拙分相宜。
漏篷不碍当空挂,短棹何妨近岸移。
佛法也知无用处,从教日炙与风吹。
水光沈碧驾船时,疑是登天不用梯。
鱼影暗随篷影动,雁声遥与橹声齐。
几回待月停梅北,或只和烟系柳西。
万里任教湖海阔,放行收住不曾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