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京参翁先辈归闽中

解印东归去,人情此际多。

名高五七字,道胜两重科。

宿馆明寒烧,吟船兀夜波。

家山春更好,越鸟在庭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卸下官印向东归去,此时的人情世故多复杂。
名声只因寥寥几字诗文,道义胜过多次科举功名。
夜晚在明亮的寒火旁住宿,吟诗的船独自在江面摇曳。
家乡的春天更加美好,只有那南方的鸟儿栖息在庭院的树枝上。

注释

解印:卸下官印。
东归:向东回家。
人情:人世间的情感和关系。
此际:此时此刻。
名高:名声大。
五七字:指诗词中的五个或七个字。
道胜:道德或学问胜出。
两重科:多次科举考试。
宿馆:住宿的馆舍。
明寒烧:明亮的寒夜篝火。
吟船:吟诗的船。
兀夜波:独自在夜晚的波浪中。
家山:故乡的山。
春更好:春天更美好。
越鸟:南方的鸟。
庭柯:庭院的树枝。

鉴赏

诗人以深情厚谊之心,向远去的友人致以深长的离别之情。"解印东归去,人情此际多"一句,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也映射出朋友间的情谊深厚。此处“解印”乃指朋友之名,或隐喻其官职,此语含蓄而意味深长。

接着,“名高五七字,道胜两重科”一句,颇具赞美之意。"五七字"或指诗人所作之诗篇,意在赞扬其文学造诣已达至高无上之境;“道胜两重科”则可能暗示朋友不仅才华横溢,更有深厚的道德修为。

第三句“宿馆明寒烧,吟船兀夜波”,描绘了一种独自夜泊的情景。"宿馆明寒烧"形象地展现了清冷的夜晚,以及作者心中的孤寂与凄凉;而"吟船兀夜波"则透露出诗人在静谧的夜色中,借着微风轻摇之力,以船代步,悠然吟唱,情感随波逐流。

最后两句“家山春更好,越鸟在庭柯”转而抒发了对故土的情思。"家山春更好"表达了诗人对于归乡的向往,以及对家乡山川之美的无限眷恋;"越鸟在庭柯"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鸟儿在庭院中自由翱翔,增添了一份春意盎然的氛围。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情厚谊的情怀,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将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传达至极致。

收录诗词(324)

郑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 字:守愚
  • 号:“芳林十哲”
  • 籍贯:江西宜春市袁州区
  • 生卒年:约851~910

相关古诗词

送举子下第东归

夫子道何孤,青云未得途。

诗书难舍鲁,山水暂游吴。

野绿梅阴重,江春浪势粗。

秣陵兵役后,旧业半成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送祠部曹郎中邺出守洋州

为儒欣出守,上路亦戎装。

旧制诗多讽,分忧俗必康。

开怀江稻熟,寄信露橙香。

郡阁清吟夜,寒星识望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徐涣端公南归

青衿离白社,朱绶始言归。

此去应多羡,初心尽不违。

江帆和日落,越鸟近乡飞。

一路春风里,杨花雪满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闻进士许彬罢举归睦州怅然怀寄

桐庐归旧庐,垂老复樵渔。

吾子虽言命,乡人懒读书。

烟舟撑晚浦,雨屐剪春蔬。

异代名方振,哀吟莫废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