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诗十首(其八)

吾钦忍辱仙,运心仁且慈。

手持如意珠,百劫行檀施。

宏法亦已勤,六师谬见疑。

冤亲普平等,焦芽同时滋。

智果既圆成,永为天人师。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僧人释敬安所作的《咏怀诗十首》中的第八首,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中忍辱行善的理解和追求。诗中,诗人以“吾钦忍辱仙”起笔,赞美具有高尚品德的修行者,他们能够忍受委屈,心怀仁慈。手持象征智慧与慈悲的“如意珠”,他们不断进行布施,即使在百难之中也不忘行善积德。

诗人提到自己辛勤弘法,却遭到一些师长的误解,这反映了修行过程中的挑战和困惑。然而,他坚持平等对待冤亲,认为所有人都应得到同样的关怀,如同焦芽(比喻微小而珍贵的事物)一样滋养。他的智慧之果最终圆满,成为引导天人(包括人间和天界的人)的导师。

整首诗通过个人修行的经历,传达了佛教中忍辱负重、慈悲为怀的精神,以及对修行成果的坚定信念。

收录诗词(144)

释敬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怀诗十首(其九)

少读高僧传,抗志希远公。

澄神五峰表,灭影二林中。

迟回虎溪月,缅想刘雷踪。

斯人邈千载,莲漏犹未终。

涔涔浔阳潮,汩汩恨何穷。

形式: 古风

咏怀诗十首(其十)

我闻安养国,贤圣俱栖迟。

讲堂极壮丽,行树相因依。

湛湛七宝池,矫矫珍禽飞。

金绳界道明,天乐随风移。

衣食应念至,不假人力为。

文殊既戾止,慈氏亦来仪。

长揖三界苦,永绝四流悲。

逝辞五浊世,金手引同归。

形式: 古风

拟《谢康乐维摩经十譬赞》八首(其一)

觉海性元澄,云何泡沫聚。

境界风所吹,虚壑自相鼓。

认沤岂全潮,识流匪异体。

谁为达观者,真源亦无取。

水性本无泡,激流遂聚沫。

即异成貌状,消散归虚豁。

君子识根本,安事劳与夺。

愚俗骇变化,横复生欣怛。

形式: 古风

拟《谢康乐维摩经十譬赞》八首(其二)

晴虚本无翳,阳焰何由生。

扰扰宁暂住,渴鹿徒驰情。

真空任起灭,明性无减增。

智者鉴其微,元同一见精。

性内相表状,非焰安知火。

新新相推移,荧荧非问我。

如何滞著人,终岁迷因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