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谢康乐维摩经十譬赞》八首(其二)

晴虚本无翳,阳焰何由生。

扰扰宁暂住,渴鹿徒驰情。

真空任起灭,明性无减增。

智者鉴其微,元同一见精。

性内相表状,非焰安知火。

新新相推移,荧荧非问我。

如何滞著人,终岁迷因果。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释敬安所作的《拟《谢康乐维摩经十譬赞》八首(其二)》,以佛教的智慧观为背景,通过比喻阐述了对世间现象的理解。诗中以晴空无云、阳光照射的景象开篇,象征着事物本质的清澈和光明。"阳焰何由生"暗示了表面现象的产生并非本质,如同阳光下的幻象。

接着,诗人用"扰扰宁暂住"描绘世事的纷扰与短暂,"渴鹿徒驰情"比喻人们在欲望中盲目追求。"真空任起灭"强调事物在虚空中随缘变化,不执着于生灭。"明性无减增"则指出内在的本性不会因外在变化而有所增减。

"智者鉴其微"表明有智慧的人能洞察细微之处,"元同一见精"则进一步说明这种洞察力源自于对事物本质的深入理解。"性内相表状"和"非焰安知火"通过对比,强调内在本质的重要性,只有理解了本质,才能真正认识现象。

最后,诗人批评那些被现象迷惑、不能领悟因果关系的人,"如何滞著人,终岁迷因果"表达了对执着于表象者的警示。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44)

释敬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拟《谢康乐维摩经十譬赞》八首(其三)

芭蕉本佳卉,绿叶方丛生。

内心匪坚实,外观亦清英。

未霜已零落,谁忆昔时荣。

生分本多端,芭蕉知不一。

合萼不结核,敷花何由实。

至人善取譬,无宰谁能律。

莫昵缘合时,当视分散日。

形式: 古风

拟《谢康乐维摩经十譬赞》八首(其四)

幻聚眩流目,众巧归我神。

能为城郭状,亦现男女身。

愚夫昧取舍,横复生爱瞋。

逝者复如斯,谁言此非真。

幻工作同异,谁复谓非真。

一从逝物过,既往亦何陈。

谬者疑久近,达者皆自宾。

勿起离合情,会无百代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拟《谢康乐维摩经十譬赞》八首(其五)

孰谓识性同,同寝各异见。

妄境故无恒,真如了不变。

梦觉俱强名,好恶谁与辨。

哂彼执著人,尚为浮物恋。

觉谓寝无知,寐中非无见。

意状盈明前,好思迭万变。

既悟眇已往,惜为淳物恋。

孰视娑婆尽,宁当非赤县。

形式: 古风

拟《谢康乐维摩经十譬赞》八首(其六)

大道寓影响,谁复知此理。

是中无实性,群有妄相拟。

本自绝名言,云何立彼此。

运心平等观,一任空华起。

影响顺形声,资物故生理。

一旦挥霍去,何因得像似。

群有靡不然,昧漠呼自己。

四色尚无本,八微欲安恃。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