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诗十首(其十)

我闻安养国,贤圣俱栖迟。

讲堂极壮丽,行树相因依。

湛湛七宝池,矫矫珍禽飞。

金绳界道明,天乐随风移。

衣食应念至,不假人力为。

文殊既戾止,慈氏亦来仪。

长揖三界苦,永绝四流悲。

逝辞五浊世,金手引同归。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安养国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佛教色彩。诗人首先赞美了国家的贤圣之治,讲堂的雄伟壮观和行树的和谐共生。接着,他描述了七宝池的辉煌与珍禽的飞翔,以及金绳划定的道路和天籁般的音乐。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衣食无忧,无需人力而自足,体现出佛教中因果报应和自然和谐的思想。

诗人提到文殊菩萨和慈氏菩萨的到来,象征着智慧与慈悲的降临,他们通过长揖的方式表达对三界苦难的解脱,以及对四流(生、老、病、死)悲苦的永远断绝。最后,诗人表达了离开尘世的愿望,被金色的手引导进入永恒的净土,展现了出世修行的理想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禅意。

收录诗词(144)

释敬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拟《谢康乐维摩经十譬赞》八首(其一)

觉海性元澄,云何泡沫聚。

境界风所吹,虚壑自相鼓。

认沤岂全潮,识流匪异体。

谁为达观者,真源亦无取。

水性本无泡,激流遂聚沫。

即异成貌状,消散归虚豁。

君子识根本,安事劳与夺。

愚俗骇变化,横复生欣怛。

形式: 古风

拟《谢康乐维摩经十譬赞》八首(其二)

晴虚本无翳,阳焰何由生。

扰扰宁暂住,渴鹿徒驰情。

真空任起灭,明性无减增。

智者鉴其微,元同一见精。

性内相表状,非焰安知火。

新新相推移,荧荧非问我。

如何滞著人,终岁迷因果。

形式: 古风

拟《谢康乐维摩经十譬赞》八首(其三)

芭蕉本佳卉,绿叶方丛生。

内心匪坚实,外观亦清英。

未霜已零落,谁忆昔时荣。

生分本多端,芭蕉知不一。

合萼不结核,敷花何由实。

至人善取譬,无宰谁能律。

莫昵缘合时,当视分散日。

形式: 古风

拟《谢康乐维摩经十譬赞》八首(其四)

幻聚眩流目,众巧归我神。

能为城郭状,亦现男女身。

愚夫昧取舍,横复生爱瞋。

逝者复如斯,谁言此非真。

幻工作同异,谁复谓非真。

一从逝物过,既往亦何陈。

谬者疑久近,达者皆自宾。

勿起离合情,会无百代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