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仆射西园

遇午归闲处,西庭敞四檐。

高眠著琴枕,散帖检书签。

印在休通客,山晴好捲帘。

竹凉蝇少到,藤暗蝶争潜。

晓鹊频惊喜,疏蝉不许拈。

石苔生紫点,栏药吐红尖。

虚坐诗情远,幽探道侣兼。

所营尚胜地,虽俭复谁嫌。

形式: 排律 押[盐]韵

翻译

中午时分我回到清闲之处,西边的庭院四面敞开。
高枕而眠,琴声悠扬,随意翻阅书籍,检视书签。
不再接待访客,趁着晴朗的山色,我喜欢拉开窗帘欣赏。
竹林清凉,苍蝇稀少,藤蔓深处,蝴蝶竞相藏匿。
清晨喜鹊不断报喜,稀疏的蝉鸣不打扰我。
石头上的青苔生出紫色斑点,栏杆边的药草绽放红色嫩芽。
独自静坐,诗意油然而生,幽深探索,与道友相伴。
我所经营的地方虽然简朴,但景色优美,即使生活简陋,又有何妨。

注释

午:中午。
闲处:清闲之地。
西庭:西边的庭院。
敞四檐:四面敞开。
琴枕:琴枕上。
书签:书签。
通客:接待访客。
捲帘:拉开窗帘。
蝇少到:苍蝇稀少。
蝶争潜:蝴蝶藏匿。
晓鹊:清晨喜鹊。
疏蝉:稀疏的蝉鸣。
石苔:石头上的青苔。
紫点:紫色斑点。
栏药:栏杆边的药草。
红尖:红色嫩芽。
诗情:诗意。
道侣:道友。
胜地:优美之地。
俭:简朴。
嫌:嫌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午后时光,诗人在一个宽敞的庭院中寻找闲适。"遇午归闲处,西庭敞四檐"表达了诗人归来后的放松心情和环境的开阔。"高眠著琴枕,散帖检书签"则展示了诗人在这个环境中的悠然自得,高枕而卧,手边是琴和书籍,这些都是古代文人休闲时光的常见伴侣。

接着,"印在休通客,山晴好捲帘"描绘了一幅清新的画面,诗人的生活空间与自然景观交融,给人以宁静之感。"竹凉蝇少到,藤暗蝶争潜"则是对周围环境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个生机勃勃但又不失清幽的氛围。

随后的"晓鹊频惊喜,疏蝉不许拈"表明诗人对自然界的小动物表现出一种关切之情。"石苔生紫点,栏药吐红尖"则是对庭院中植物细节的描绘,这些都是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用以表达诗人的审美和内心世界。

最后,"虚坐诗情远,幽探道侣兼"显示了诗人在这宁静环境中的深远情怀,以及对哲学思考的追求。"所营尚胜地,虽俭复谁嫌"则是对自己选择的人生状态的一种满足和自信,即便是简朴的生活,也无需他人的评判。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和深远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追求宁静、内在修养及对自然美的欣赏与融入。

收录诗词(441)

张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 字:文昌
  •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 生卒年:约767~约830

相关古诗词

和李仆射雨中寄卢严二给事

郊原飞雨至,城阙湿云埋。

迸点时穿牖,浮沤欲上阶。

偏滋解箨竹,并洒落花槐。

晚润生琴匣,新凉满药斋。

从容朝务退,放旷掖曹乖。

尽日无来客,闲吟感此怀。

形式: 排律 押[佳]韵

奉和舍人叔直省时思琴

蔼蔼紫薇直,秋意深无穷。

滴沥仙阁漏,肃穆禁池风。

竹月泛凉影,萱露澹幽丛。

地清物态胜,宵闲琴思通。

时属雅音际,迥凝虚抱中。

达人掌枢近,常与隐默同。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罔象得玄珠

赤水今何处,遗珠已渺然。

离娄徒肆目,罔象乃通玄。

皎洁因成性,圆明不在泉。

暗中看夜色,尘外照晴田。

无胫真难掬,怀疑实易迁。

今朝搜择得,应免媚晴川。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雨中寄元宗简

秋堂羸病起,盥漱风雨朝。

竹影冷疏涩,榆叶暗飘萧。

街径多坠果,墙隅有蜕蜩。

延瞻游步阻,独坐闲思饶。

君居应如此,恨言相去遥。

形式: 排律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