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谢朓出华省,王祥贻佩刀。
前贤真可慕,衰病意空劳。
贞悔不自卜,游随共尔曹。
未能齐得丧,时复诵离骚。
闲荫七贤地,醉餐三士桃。
苍苔虞舜井,乔木古城壕。
渔父偏相狎,尧年不可逃。
蝉鸣秋雨霁,云白晓山高。
咫尺传双鲤,吹嘘借一毛。
故人皆得路,谁肯念同袍。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华省(今河南省境内)游历的场景,通过对古人的追怀和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谢朓出华省,王祥贻佩刀"两句,开篇即点出了历史人物谢朓和王祥,谢朓是三国时期的隐士,以清高自许而闻名;王祥则是东汉末年的人物,以忠义著称。这里提及他们,是为了表达诗人对古代贤人的敬仰和追慕之情。
"前贤真可慕,衰病意空劳"一句,则转而描写诗人自身的情感状态,"衰病"指的是衣衫单薄,形容其清贫;"意空劳"则表达了内心的空虚和劳累。这里诗人通过对前贤的追慕,来抒发自己内心的孤独与不易。
"贞悔不自卜,游随共尔曹"两句,继续表现诗人的情感世界,"贞悔"指的是对过去行为的反思和悔恨;"游随共尔曹"则是说诗人在游历中随遇而安,与同道之士相处。
"未能齐得丧,时复诵离骚"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不能像古代贤人那样有所成就的遗憾,以及对《离骚》这首诗的频繁吟咏。《离骚》是战国时期楚辞作者屈原的作品,以其丰富的想象和深邃的情感著称。
以下几句"闲荫七贤地,醉餐三士桃。苍苔虞舜井,乔木古城壕",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这里的"七贤地"、"三士桃"、"虞舜井"和"乔木古城壕"都充满了历史文化的印记,是诗人游历中所见到的风光。
"渔父偏相狎,尧年不可逃。蝉鸣秋雨霁,云白晓山高"几句,又回到自然景观的描绘,并通过对古代渔父和尧年的提及,再次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的敬仰和个人的情感体验。
最后两句"咫尺传双鲤,吹嘘借一毛。故人皆得路,谁肯念同袍"则是对友情和时代变迁的一种感慨,"咫尺传双鲤"可能指的是交换信物以示永恒的友谊;"吹嘘借一毛"则是在强调这种友谊之轻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们都各自有了归宿,而自己却仍在怀念过去岁月的孤独感受。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于友情、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悟。
不详
田家宜伏腊,岁晏子言归。
石路雪初下,荒村鸡共飞。
东原多烟火,北涧隐寒晖。
满酌野人酒,倦闻邻女机。
胡为困樵采,几日罢朝衣。
下客候旌麾,元戎复在斯。
门开都护府,兵动羽林儿。
黠虏多翻覆,谋臣有别离。
智同天所授,恩共日相随。
汉使开宾幕,胡笳送酒卮。
风霜迎马首,雨雪事鱼丽。
上策应无战,深情属载驰。
不应行万里,明主寄安危。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
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
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
光烟榆柳灭,怨曲龙蛇新。
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
公门世绪昌,才子冠裴王。
出自平津邸,还为吏部郎。
神仙馀气色,列宿动辉光。
夜直南宫静,朝趋北禁长。
时人归水镜,明主赐衣裳。
翰苑飞鹦鹉,天池待凤凰。
承欢畴日顾,未纪后时伤。
去去图南远,微才幸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