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卢象的《送赵都护赴安西》,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描绘了边塞战事和离别之情,语言雄浑,意境辽阔。
"下客候旌麾,元戎复在斯":开篇即展现了一种军营生活的画面,“下客”指的是来访的宾客,而“候旌麾”则是等待战旗和兵器的声响。这里通过“元戎复在斯”的表述,传达了边疆地区战争频仍的氛围。
"门开都护府,兵动羽林儿":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军事行动的紧张气氛,“门开”指的是军营的大门打开,而“都护府”则是唐代特有的边疆军事管理机构。"兵动羽林儿"则形象地描绘了士兵们如同林中之鸟般集结待命的景象。
"黠虏多翻覆,谋臣有别离":这里“黠虏”指的是狡猾的敌人,“翻覆”意味着战争的反复无常。同时,“谋臣有别离”则表达了军中谋士们因为战事而不得不分离的情感。
"智同天所授,恩共日相随":诗人在这两句中赞颂赵都护的智慧和对其恩泽的追念。"智同天所授"将赵都护的智谋比作神授,而“恩共日相随”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赵都护恩惠的感激之情,愿其恩泽如同太阳般永远陪伴。
"汉使开宾幕,胡笳送酒卮":这两句描写了边塞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往。"汉使开宾幕"指的是汉族使者在军营中设宴款待宾客,而“胡笳送酒卮”则是对胡人(即少数民族)吹奏乐器并赠送美酒的一种文化交流。
"风霜迎马首,雨雪事鱼丽":这里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渲染了边塞的严寒和荒凉,以及诗人对赵都护远行所面临困境的担忧。"风霜迎马首"形象地表达了严寒的气候,而“雨雪事鱼丽”则是对自然环境中水生生物(如鱼)在雨雪中的景象的一种描写。
"上策应无战,深情属载驰":诗人在此提出最高的策略是不需要战争,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赵都护的离别之情。"上策"指的是最好的计谋,而“深情”则是对友情或亲情的一种强烈表达。
"不应行万里,明主寄安危":最后两句,诗人劝诫赵都护不要轻易踏上千里之旅,并表达了对于“明主”(即有远见的君主)能否保障边疆安全的担忧。"不应行万里"是对赵都护离别之难的一种叮咛,而“明主寄安危”则是一种期望,希望有智慧的君主能够确保国家和人民的安危。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战事和离别之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唐代边疆地区的军事生活和民族交往。